權威資料來源:《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人民政協報
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毛主席的身影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在幾十萬群眾的歡呼聲中,主席正式宣布新中國成立。
很快,另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也到來了,旁邊的林伯渠按照流程宣布“請毛主席升旗”,然而有細心的人注意到一件事。
林伯渠說出這句話之后,很快就重新喊了一遍,直到第二遍喊完,毛主席才走到升旗按鈕前按下了升旗鍵。
原來,林伯渠喊完第一遍,旁邊工作人員特意提醒他缺了一個“國”字,林伯渠也反應過來,特意在第二遍加上了這個字。
在很多人看來,缺一兩個字或許沒什么大不了的,可在開國大典這樣重要的場合,這個字是必不可少的——畢竟,在林伯渠宣布之后,毛主席升起來的,是新中國的第一面國旗。
從它誕生開始,到開國大典順利升空,這一切就注定了它將被賦予特殊的意義。實際上,除了它的象征意義外,第一面國旗從誕生到順利升空,期間也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1949年6月,在新政協會議期間,國旗的選擇是會議討論的一個重點。負責擬定國旗的第六小組先是從外界征稿,然后按照國旗選擇的思路,從中篩選出合適的圖案。
經過大家的反復挑選,又在會議上征集各政協委員們的意見,最終確定了五星紅旗作為新中國的國旗。確立方案之后,接下來就是制作國旗,和選擇設計方案相比,實際制作的難度可要大很多。
國旗設計者曾聯松所寫的制旗方法很復雜,周總理看了之后,為了確保制旗的事情萬無一失,特意找到了梁思成等專家參與。
梁思成等人根據國旗的比例與位置,詳細繪制出了一個具體的制旗法,總理看到具體的思路后,認可了他們的想法,于是國旗便按照這個方案開始制作。
相比全國各地的制旗工作,北京的制旗工作是最重要的,距離開國大典越來越近,配置的旗桿已經成功樹了起來,國旗卻遲遲沒有制作出來。
因此,總理要求制旗的工作加快速度,必須在升旗儀式前,拿出國旗。后來國旗的制作方法和圖樣已經傳遍全國各地,從北京到國內各地,家家戶戶都開始按照這個方法制作國旗。
在北京,制作國旗的主力便是永茂實業公司,這家國營企業已經接到了一萬多面國旗的制作訂單。他們還接到了另一個重要訂單,那就是制作一面特大幅國旗送到開國典禮籌備處。
公司非常清楚這個任務的重要性,立即開始了行動。
可這面國旗是用作開國大典,與一般的國旗要求并不一樣,比如對布料的材質、顏色、飄逸度要求非常嚴格。若是布料使用不當,到時候國旗升起來可能飄不起來,那麻煩可就更大了。
負責國旗制作的業務員跑遍了北京各大商店,并沒有找到顏色和尺寸都適合做旗面用的紅布料及做五星用的黃緞子。
這可把業務員急壞了,眼看著距離開國大典沒有幾天了,他盡可能聯系自己能聯系到的人,看看有沒有辦法找到合適的材料。
就在他無計可施的時候,有朋友給他推薦了瑞蚨祥,這家店也是北京著名的老字號,早年由山東孟氏家族創立。經過上百年的發展,瑞蚨祥已經成為北京最大的綢布店。
他急忙趕到瑞蚨祥,一直等到對方開門,店里的工作人員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大家也意識到事情非常重要。于是他們在店里到處尋找合適的材料,終于在地窨里找到了質量上好的幾塊紅綢和一卷3米多長的黃緞子。
但按照國旗的尺寸,紅綢子不夠長,幸好瑞蚨祥的工作人員技藝精湛,連夜把紅綢縫接在一起,終于做出了符合要求的紅綢。
湊出了合適的材料,業務員又急忙帶著它跑到了縫紉社,可在制作的過程中,他們又遇到了意外。縫紉社發現一尺寬的黃綢沒辦法完整裁剪出國旗上最大的五角星,他們告訴業務員只能用拼接的方式,業務員急忙向上匯報,總算得到了許可。
縫紉社的工人們便立即忙碌起來,大家小心地拼接出了一個最大的黃五角星,并認真處理好了拼接的部位,至此國旗終于制作完成。
當它被交到開國典禮籌備處的時候,查驗國旗的同志們看了之后,都對這面國旗非常滿意。隨后,這面國旗被送到了政協會場,毛主席等人看過之后,也對這面國旗非常認可。
最終,這面國旗在國慶那天,于幾十萬人的見證下緩緩升到空中,對于無數國人來說,這面飄揚的國旗意義重大。1951年,這面國旗被轉交給中國革命博物館永久保存,時至今日它依舊靜靜陳列在那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