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捷途汽車官方發(fā)布了4月份的銷量數據。
數據顯示,4月份,捷途汽車在國內外共計銷售44060輛新車。其中,捷途X70(參數丨圖片)系列銷售11092輛,旅行者銷售11165輛,自由者銷售“近萬輛”。
雖然捷途沒有公開關于旗下山海系列車型的銷量數據,但是通過推算,以及參照捷途大圣、捷途X90系列過往的銷量情況可以推算出,包括山海T1、山海T2、山海L6、山海L9在內的捷途山海系列車型的整體銷量,或許也只是剛剛萬輛出頭,與上述的捷途X70系列或旅行者的銷量相差無幾。
這不禁讓人費解,在當前新能源轉型的浪潮下,在混動市場舉足輕重的市場中,山海系列作為捷途的混動產品矩陣,在剛剛過去的四月份,居然沒能賣過自家的燃油車?甚至,四臺新能源車的合計銷量也不過是勉強趕上了自家的單一燃油車型?
要知道,去年,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就公開喊話“奇瑞新能源要不客氣了!”雖然當年的新能源車以全年累計銷售58萬輛收場,在國內車企銷量中僅排名第五,但同比增幅卻達到了232.7%,也算是較為亮眼。
進入2025年,這一新能源車增長勢頭也算是于奇瑞旗下各品牌中得以延續(xù)。就拿捷途舉例,今年1-4月份,捷途山海系列確實交出了同比增長293.9%的成績。
但如果僅看4月份的銷量報表,不爭的事實又是,捷途混動車型的增長幅度雖高,相較于燃油車型,銷量數字并沒有可圈可點之處。
那么,捷途燃油賣得比混動好,是不是奇瑞“混動不客氣”不靈了?
其實原因很簡單,歸根結底是捷途經過前幾年依賴“旅行+”概念的迅猛發(fā)展,在脫離了低端市場定位后,向上試探的過程中打亂了產品節(jié)奏。
就拿山海T1和自由者兩款車型進行對比,后者本質上就是前者的純燃油版本。無論是外觀、內飾、配置等方面都相差無幾。來到動力方面,也不過就是捷途自由者相較于山海T1有更不依賴補能體系的駕駛體驗。
不過,聚焦到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價格方面,山海T1的官方指導價為15.48萬-17.48萬元,自由者的官方指導價為12.49萬-15.49萬元。換句話說,只因為一套動力系統(tǒng)的區(qū)別,“一個模子”出來的兩臺車就有了最高三萬元的售價差距。
而對于新能源技術儲備原本就相對落后的奇瑞乃至捷途而言,這種“一車雙動力,價格差三萬”的產品規(guī)劃并不理智。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似乎又是捷途在去年10月份推出山海T1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驗證,或許也意識到了,這一款帶有沖高使命的車型并不具備對應的能力,因此才在今年年初推出燃油版且價格更低的自由者,以保住捷途的市場份額。
如果是分析的這樣,那么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公開喊話的“奇瑞新能源要不客氣了!”,到了捷途身上,暫時不過就是說說而已。保不齊,只有到了未來捷途縱橫上市,才算得上捷途在新能源賽道上的“爐火驗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