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檔期間,就有不少人為港片《獵金游戲》抱屈。說它是電影市場中的申公豹!
更有人用那句經典的臺詞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 來為一開始就被定性為“炮灰電影”的《獵金游戲》喊冤。
個人感覺《獵金游戲》無甚可冤,即便這部電影在豆瓣評分及格了,比一些喊打喊殺的港片略好些;即便《獵金游戲》在五一檔期中沖到了票房亞軍的位置。
我依然感覺這部電影是一部沒有特色,非常敷衍的港片。
而且這次《獵金游戲》作為小長假唯一港片,連“排片”也沒有受擠壓。要知道在以往的檔期中,純港片(頭部項目除外)在內地電影市場排片一直不理想,墊底也是常態。
《獵金游戲》在五一首映日排片占比就有17%;何況這部港片在上映前,因為導演是邱禮濤的緣故,一直被稱為檔期最大炮灰,首映日有這樣的排片率我都驚了。
后續的排片走勢也沒有太大變動,尤其在整個檔期沒有電影出圈的情況下,《獵金游戲》遵循“矮子隊里選將軍”的規則,成了目前檔期中最大的受益者。
電影上映7天,票房拿下了1.45億元,超過了原本的預期,也引來不少媒體的“彩虹屁”, 又提起“港片不死”這個老話題。
個人是感覺“太過了”,《獵金游戲》不是去年五一檔中的《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沒有為港片聚集新力量,充其量就是“舊瓶裝新酒”,拍得有些工整的香港常規電影而已。
《獵金游戲》的最大問題依然是導演,實在不怪觀眾一開始就對《獵金游戲》不抱幻想,因為邱禮濤這幾年拍的片子雖然偶有出色,但絕大部分還是爛片?
他身上似乎有一種老港片導演特有的固執,擺脫不了老港片的流水作業和套路模式,自從他憑借《拆彈專家2》成了“香港大導演”后,不僅沒有太大建樹,甚至還在將香港電影往低谷推。
即便被抬得很高的《拆彈專家2》,在很多內行人評論中,也不過是 “邱禮濤導演還是喜歡一貫的風格,不能苛求導演太多。” 這種勉為其難的評論,你品你細品!
《獵金游戲》是一部純金融題材的商業片,影片通過角色群像的復雜視角,展現資本如何異化人性。
故事性對于金融市場來說真的不算新鮮和高明,就是投行與實業公司狼狽為奸,對數據造假,提高實業公司的上市估值割韭菜。
還有一些草臺班子聯手,用對賭協議把某家公司競爭對手的股份搶奪過來,實現公司和股市雙豐收的空手套白狼游戲。
據《獵金游戲》宣傳說,這部電影是邱禮濤10年籌備的電影項目,將很多真實金融事件融入到劇情中。
但如果10年籌備的電影就是《獵金游戲》這樣的片子,我想說的是邱禮濤你也可以歇歇了,別再禍害港片,它已經奄奄一息了。
電影劇情非常的流于表面,金融術語處理的也粗糙,同時還有前半段節奏沉悶、專業術語過多,部分情節轉折生硬的制作瑕疵。
別說和經典的《大空頭》《國家破產之日》比,就是與杜琪峰《奪命金》和劉青云早期的《股瘋》比也差遠了。
演員方面自然是主演劉德華壓陣,他飾演的張托德算是金融圈教父。
金絲眼鏡的他時而慈悲時而陰鷙,既是資本游戲的操盤手,西裝下藏著資本獵手的獠牙,他教高寒如何用 PPT 包裝項目,用輿論操控股價走勢。
垃圾
又是道德底線的捍衛者,他會拒絕與黑心資本同流合污,會為保護本土企業對抗外資,有一定的江湖俠氣,角色有復雜的層次感。
劉德華演繹的張托德并不算出圈,因為這種臉譜化的角色港片中太多了,實在沒有他發揮的余地,即便張托德在交易大廳吼出 "你以為你在炒股,其實是股在炒你" 的高光時刻,我也沒有太觸動,他在《獵金游戲》中的最大貢獻就是,利用自身引流!
歐豪最近的出場率有點高,除了電影還有一部劇在播,兩個角色都有點愣頭青。
可在《獵金游戲》中他飾演的高寒不太討喜,從底層青年逐漸淪為資本傀儡,背叛了女友、賣主求榮的事沒少干,在利益面前他的道德底線潰敗得徹底,是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的標簽角色。
歐豪演的痕跡過重,比較拉胯,再加上蔣夢婕,倪妮等女性角色完全沒有塑造力,角色輸出失衡,不得不再次強調,導演邱禮濤不行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