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范明珠,大家都叫她“小范兒”。今年2月,她被分配到鶴崗邊境管理支隊建設路邊境派出所。作為一名“00后”新警,今年的“五一”,她可著實有點忙。
6時,當綏濱邊境還籠罩在一片寧靜之中,“小范兒”已經開始了晨練。作為一名警察,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執行任務的基礎,每一次揮汗如雨都是對自她的挑戰和超越。
7時30分,早飯過后,“小范兒”步行去上班,她穿梭在大街小巷,眼神敏銳地留意著周圍的一切。遇到早起晨練的居民,總是會微笑著打招呼,親切地詢問大家的近況。“小范兒,早上好啊,上班去啊!”“早啊,張大爺,那個反詐App會用了嗎?”“會啦,會啦,多虧你耐心地教我,謝謝你,小范兒。”幾句寒暄,拉近了“小范兒”與轄區居民的距離。
8時,“小范兒”到所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警情通報、瀏覽派綜系統,了解轄區的治安狀況,為接處警工作做好準備。“我的電動車丟了,你們快來幫幫我!”剛坐下不久,報警電話就急促地響了起來。“小范兒”立即和同事驅車前往現場。經過仔細勘查和走訪,她們最終通過社區監控成功找回了丟失的電動車。看著失主喜極而泣的樣子,“小范兒”的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11時30分,“小范兒”回到所里,簡單吃過午飯后,她又馬不停蹄地準備下午的社區反詐宣傳活動資料,由于緊張,她看著ppt和動畫視頻反復試講。
13時30分,宣傳活動在社區準時開始。“小范兒”結合實際案例,演示各種防范技巧,群眾們也聽得津津有味,還不時提出問題,“小范兒”都一一耐心解答。宣講結束后,還有不少居民意猶未盡,拉著“小范兒”交流反詐防騙知識。
15時,“小范兒”拿著走訪本開始逐戶探訪。第一家便來到王奶奶家,王奶奶是獨居老人,一個人租住房子。“王奶奶在家嗎?”“小范兒”推門而入,王奶奶正佝僂著身子正在做飯,滿頭銀發被穿堂風撩起幾縷。“是小范兒啊,快坐快坐,我這兒亂得很……”“小范兒”自然地接過老人手里的芹菜,挽起袖子在斑駁的水槽前開始擇菜。“奶奶,煤氣灶管道該修了,明兒我聯系維修師傅來檢修。”老人絮絮叨叨地說著腰疼的老毛病,可話頭卻總繞回那句:“小范兒啊,你比親孫女還貼心。”
17時,“小范兒”回到派出所,先將走訪登記的信息錄入派綜系統,隨后參加社區民警的晚例會。例會散場時,飯菜香剛好飄來,她卻習慣性地點開微信群:3號樓劉姐發來地下室滲水視頻;租戶小李詢問居住證辦理進度;微信群最上方則是王奶奶的語音,背景音里電視養生節目嘈雜,老人特有的綿軟嗓音帶著試探:“小范啊,奶奶包了薺菜餃子……”手機屏幕的冷光映著她嘴角不自覺的笑意,指尖快速敲擊,一條條帶有溫暖的回復便躍然屏上。
19點,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小范兒”回到住所,打開電腦,開始準備初級執法資格考試。她知道,作為一名人民警察,必須不斷學習,汲取知識,才能夠做到執法規范化、專業化,從而更好地服務人民。
21時30分,“小范兒”習慣性地和家里打視頻電話。“五一放假能回家嗎?”“回不去啦,我還要值班呢。”“不管怎么樣,這是你的夢想,你選擇什么,我們都支持你!”看著爸媽和妹妹對“小范兒”的理解,“小范兒”的心里暖暖的,更加堅定了她要做一名人民守護者的決心。
這個“五一”,是平凡而充實的。睡前,“小范兒”翻看著朋友圈,家庭聚會的溫馨場景、朋友聚會的歡樂氛圍,如同一幅幅畫卷在她眼前徐徐展開。那一刻,“小范兒”的心中泛起一絲漣漪,那是對團聚的渴望,也是對閑適的向往。然而,這份遺憾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為深沉的情感——對職責的堅守,對選擇的堅定。(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站 周慧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