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在一些航母的前端存在著一個或兩個小斜坡,你知道這個小斜坡是干什么用的嗎?
如果僅憑猜想,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這個小斜坡是幫助飛機彈射起飛的,但如果真是這樣,那么這個斜坡就應該是向上翹,最起碼也應該是與甲板持平的,但這兩個小斜坡卻是向下傾斜的,如果飛機真的沿著這個斜坡向前跑,恐怕就要栽進海里了。想要了解這個小斜坡的作用,就要從飛機的彈射起飛說起。現在航母上的飛機起飛基本上使用的都是彈射桿式起飛裝置。
這種起飛方式十分簡單,先將飛機前起落架上的牽引桿掛在彈射滑塊上,然后再在后方接上一根阻力桿抓住飛機。
當彈射器開始工作時,阻力桿會松開,飛機就會被彈射滑塊高速彈出了。但以前的航母使用的并不是這種彈射桿式起飛裝置,而是用韁繩彈射起飛的。在飛機兩側機翼的下方分別有一個鉤子,在準備起飛之前,先要把韁繩從彈射器滑塊的凹槽中穿過,然后把韁繩的兩端掛在飛機機翼下方的鉤子上,再在飛機后方掛上一條阻礙繩索抓住飛機。
這種韁繩式的彈射起飛十分繁瑣又耗費體力,通常需要4至5個工作人員配合才可以完成。
當一切準備就緒之后,彈射起飛就要開始了。先是要松開飛機后方的阻礙繩索,然后飛機就會通過韁繩被彈射滑塊拽著向前飛奔了,當來到甲板末端時,速度已經足夠了,飛機就可以升空了。飛機是飛上天了,可拽著飛機的韁繩就倒霉了,它會直接被飛機甩進大海,就此消失不見。航母上使用的彈射韁繩并非普通的繩索,而是由優質鋼繩經過專業化的加工而打造的碳纖維材料。造價是相對昂貴的,這么丟了著實有些可惜。
對于一艘航母而言,執行任務甩丟一些韁繩其實也不算大事,但如果航母的數量多了,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那么能不能想點辦法把這些韁繩留下來反復利用呢?基于這種考慮,人們在韁繩的掛鉤下方又添加了兩條捕獲繩,并將它們也連接到彈射滑塊上。當飛機被彈射到甲板邊緣,與韁繩脫離并起飛升空后,原本應該被飛機甩出去的韁繩會被捕獲繩猛地拽住,并在巨大的慣性作用下被拍到甲板上。
現在一個新的問題又產生了。
韁繩被拍在甲板上之后,因為力量太大,會猛地發生反彈,這反彈而起的韁繩有時候就會打在還沒走遠的飛機上,從而造成嚴重的后果。其實這個問題也不難解決,只需要讓甲板末端向下傾斜,給韁繩的反彈留出更多的空間就可以了,但這就意味著要對航母甲板進行改造,難度太高,費用也太多了,不知要回收多少條韁繩才能彌補上改造甲板的花費。既然改造甲板不現實,那就在甲板的末端再加上一小段不就好了嗎?于是這個多出來的小斜坡就誕生了。
在加裝了這個小斜坡之后,彈射韁繩可以實現完美回收,也不會對起飛的飛機造成任何威脅,所有問題迎刃而解了。
不過在現代航母上,基本上已經很少能夠見到這種小斜坡了,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彈射桿式起飛裝置已經替代了傳統的彈射韁繩起飛,在美國,最后使用彈射韁繩起飛的企業號航母也早已退役,現在只有少數的一些國家航母上還能夠看到這個小斜坡,比如巴西的圣保羅號克萊蒙梭級航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