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有句諺語叫做;“十年陸軍,百年海軍”,這句話對也不對,一個國家如果想要發展海軍稱霸靠近本土的近海的話,十幾二十年時間就足夠了,但是如果要像美國一樣把全球海洋當成自己的后花園,軍區劃分直接按照世界劃,沒有個上百年的時間根本做不到。兩者的難度根本不在一個層次,在近海作戰的話海軍能保持很好的士氣,但是遠洋作戰變數太大,風險也太高。
?近代沙俄海軍
公元1714年俄國彼得大帝在距離俄羅斯新首都圣彼得堡不遠的波羅的海芬蘭灣漢科交海面上望著俘虜的十艘瑞典軍艦若有所思。在二十一年前俄國還是一個沒有出海口也沒有海軍的國家,唯一的港口阿爾漢格爾斯克還在北極圈以內,直面北冰洋,一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處于冰封狀態,剩下三分之一的時間偶爾有英國商船來做貿易。
但二十一年后,曾經連海軍都沒有的俄國成為了一個新興海洋強國,至少也是能夠打敗瑞典海軍的二流強國了。沒有好的建造材料怎么辦?彼得一聲令下從西伯利亞的深山老林里去挖,去荷蘭購買。沒有合適的工匠,彼得大帝就派人去荷蘭學習造船技術,甚至彼得自己隱姓埋名在荷蘭拿到了木工技師證。沒有有經驗的軍官,那就從西歐各國引進人才。
只花了二十一年時間,彼得大帝就建立了一支波羅的海上的強大艦隊,在幾十年后的1770年,俄國艦隊從波羅的海出發,越過大西洋和地中海沖破博斯普魯斯海峽土耳其艦隊的防線,這還是東羅馬帝國滅亡后基督徒的艦隊第一次威脅君士坦丁堡。到了1798年,俄國艦隊已經能夠擊敗法國艦隊了,拿破侖放在地中海的法國留守艦隊被俄國海軍擊敗,俄國還建立了一個七島共和國,雖然沒存在多少年。
?近海可以,遠洋不行
但是如此強大的俄國海軍卻在1905年與日本海軍在對馬海峽的遭遇戰中全軍覆沒,沙俄苦心經營的波羅的海艦隊在日本幾十艘魚雷艇的攻擊下成為了一堆廢鐵。這究竟是為什么?是俄國海軍作戰技術落后了嗎?還是俄國水兵不夠勇敢?俄國海軍從波羅的海出發一直走到朝鮮半島,一口氣走了三萬公里,俄國海軍如果沒有高超的航海技術和水兵強大的意志力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對馬海戰俄國失敗的真正原因恰恰是它沒有建成真正的“百年海軍”,海軍的作戰技巧掌握起來不難,再笨的人二十年也夠了。真正困難的是如何建立一個橫跨全世界的海軍基地體系,這一點沒有上百年的投入很難完成,甚至很多國家因為各種原因過了幾百年也沒有完成。俄國在對馬海戰中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它除了俄國本土海港外幾乎沒有海外殖民地。
俄國曾經也進行了多次嘗試,但都因為英國和法國的阻撓而失敗了。烏沙科夫建立的地中海七島共和國最后因為俄國與法國結盟背離了英國陣營,而在1800年被英國海軍強行收回,俄國艦隊被迫離開地中海。俄國還曾經希望打敗土耳其占領博斯普魯斯海峽,但是最后因為英法發動的克里米亞戰役失敗而被迫放棄。
到1904年波羅的海艦隊出發進攻日本的時候俄國人是飽受苦難,海外沒一個港口能夠休整一番的。波羅的海艦隊在一路上飽受刁難,在西班牙被盤問,英國禁止它使用蘇伊士運河,俄國被迫走南非好望角航線,到了非洲南部法國人因為不愿意和英國起沖突而拒絕了俄國在馬達加斯加島休整的提議,到了最后俄國艦隊只能拖著銹跡斑斑、表面布滿牡蠣殼,也沒有多少燃料的軍艦開往對馬海峽。
?俄國人的命運早在三萬里長征的路上就已經決定了。對馬海戰之前,有人問快要出發的俄國艦隊司令羅杰斯特文斯基“你能打敗日本嗎?”羅杰斯特文斯基說不能,結果問的人說他怯懦,對此羅杰斯特文斯基冷冷地回答:“為了祖國我不惜一死,但我能做到的也只有這些了。”作為一個海軍軍官他很明白這場遠征注定兇多吉少,但再難也必須去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