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雨花臺區上空5米處,一條紅藍交織的“數據線”正悄然改變周邊60萬居民的生活動線——江蘇首座高線公園將于5月1日全面開放!作為城市版“貪吃蛇”,這條空中綠廊串起9個神仙下橋口,記者實測發現:從萬象天地買杯咖啡到省婦幼產檢,竟能全程踩著花箱香氣抄近道!
空中綠絲帶:花箱做伴,“樹梢”上跑馬拉松
踏上隴淮路入口的紅藍步道,4.5米寬的橋面被娜塔櫟樹梢溫柔環抱,恰好就在樹梢。左側藍色騎行道和右側紅色跑道如同一條彩色數據線,嵌著豐富的地面標識——這可是能跑趣味馬拉松的“云端賽道”。記者偶遇晨跑的IT工程師王宇:“以前跑5公里要過8個紅綠燈,現在從華潤數字大廈出發,伴著月季花箱、跑到雨花城市公園,再到達秦淮新河百里風光帶,全程零紅燈。”小王說,如果再算上秦淮新河百里風光帶南北岸,感覺跑個半馬、全馬,都不是問題,而且在這里跑,能夠感受“樹梢上看雨花”的奇妙感覺。
記者在現場看到,花箱是全程“嵌入式”,在外面看不見,中建科工集團雨花數據線公園項目技術總工單希明告訴記者,月季花后期開放后會伸出橋外,從遠處看,能夠看到一條“鮮花飄帶”。
九大“神級”出口:休閑、遛娃無縫切換
這座縫合了14處城市斷點的空中綠廊,正用1.2公里的溫柔弧度,重新定義南京人的幸福半徑。
記者現場替大家體驗了建設團隊推薦的九大下橋口。1號出入口是正在建設的雨花文體公園,2號“雨核光環”出口堪稱科幻現場。曲面LED屏直沖天空,包圍著直升電梯。記者了解到,這里已經成為了南京新的打卡點。
3號電梯直降雨花華潤置地中心。4號出入口樓梯結合座椅而設,橋下設置室外大屏幕,此為露天劇場。以后散個步,還能順便觀欣賞一下經典影片。5號旋轉樓梯緊靠賈西新苑,以供周邊居民便利進出。而6號出入口藏著精致的無界書吧——明亮的落地玻璃外,烏桕樹影婆娑。7號電梯直通省人醫(省婦幼)雨花院區。
遛娃族請鎖定橋下的“生命引力場”,15米長的互動墻上,共有三個互動主題、宇宙起源、生命起源、人類起源,只要通過指尖的簡單觸摸,就能見證宇宙大爆炸到智人崛起的宇宙和人類極簡史。8號出入口連接雨航大道,9號出入口連接雨花城市公園。再往前,就可以前往秦淮新河百里風光帶。
“公園林中穿、人在橋中行”如何落地
按照最初的設想,雨花“數據線公園”原本更具視覺沖擊力,環線均為高線橋,把一整座公園完全建在空中。在守正路段,設計團隊通過對周邊環境進行調研,發現高線橋可能會對低樓層居民的私密性造成影響。最終,團隊優化了方案,將這1.6公里高線段“落地”。
在建設過程中,通過整合參數化建模技術、BIM協同管理平臺與現場實地3D激光掃描,為橋梁量身定制3174塊異形曲面鋁板,并赴河南制造基地,運用數字化預拼裝技術,確保每塊構件還原設計,嚴絲合縫。與此同時,由8名景觀工程師組建的專項苗木團隊,歷時兩個月,往返于浙蘇兩地的精品苗圃,通過衛星精準定位植苗、容器苗預培育等手法,終將“橋在林中穿、人在橋中行、樹梢看雨花”具象化。
據團隊調研,“兩橋”地區于2014年啟動城市更新改造,已成規模建成道路、橋梁、學校、商業等公共配套,并打造了豐沛的景觀資源,但多為點狀、塊狀空間,輻射度有限。而這座公園,利用特殊的線形空間,將功能片區進行串聯和融合,形成空間紐帶、生態紐帶、文化紐帶,實現存量資源最大化開發。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媛園
攝像/剪輯 王濤
校對 盛媛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