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
5月7日上午,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孫礦玲解讀《中共陜西省委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 陜發〔2025〕1號)(以下簡稱:省委一號文件),并回答記者提問。
“文件共八部分33條,總體框架可以概括為兩持續、四著力、兩強化,是結合我省實際,對中央一號文件的實化、細化、具體化,也是錨定建設農業強省目標,對今年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重點工作的全面部署和具體安排。”孫礦玲說。
孫礦玲介紹,文件聚焦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從大面積單產提升、耕地保護、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等9方面作出部署,全面夯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充分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積極性。聚焦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從提高監測幫扶質效、建立分層分類幫扶制度、推進幫扶項目資產規范管理等3個方面作出部署,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序推進幫扶政策和工作銜接,加快建立覆蓋全部農村人口、適應鄉村全面振興的常態化幫扶機制。
“文件聚焦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提出要圍繞做好‘土特產’文章,從培育特色產業、推進三產融合、強化聯農帶農,培壯縣域富民產業,為鄉村‘賦能’,讓廣大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聚焦著力推進鄉村建設,提出要以優化城鄉規劃布局為前提、以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為重點、以加強生態環境治理為保障,點線面結合、軟硬件齊抓,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鄉村‘塑形’,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完備度和人居環境舒適度;聚焦著力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提出要順應農民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日益多元的新趨勢,既注重正向引導、又抓好問題整治,既強化綜合施策、又注重為基層減負,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鄉村立心‘鑄魂’,確保農村社會穩定安寧;聚焦著力加強要素保障,提出要圍繞資金、人才等核心資源進行安排部署,引導更多資源要素投向‘三農’領域,加快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中的各類政策保障,共同匯聚起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合力。”孫礦玲說。
孫礦玲指出,文件圍繞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提出從推動農民穩崗就業、促進農業經營增效和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3個方面發力,進行系統部署,通過就業推動、產業帶動和改革促動,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增收能力。圍繞強化改革驅動,提出突出強調要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一方面,堅守改革底線紅線,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改革“四個不能”的重要指示,依法保障農民宅基地基本權益,不允許城鎮居民到農村購買農房、宅基地,不允許退休干部到農村占地建房;另一方面,統籌推進各項改革,堅持“大穩定、小調整”,有序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堅持“保障居住、管住亂建、盤活閑置”,保障農民合理用地建房需求。同時,提出要持續深化集體林權、農墾、供銷合作社等重點領域改革,充分激發發展活力。
“今年省委一號文件堅持既定目標不動搖,持續聚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這一主題,繼續把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作為主線,持續落實’七個提升工程‘要求,把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各項任務要求貫穿全篇,系統部署2025年全省’三農‘重點工作,保證了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孫礦玲表示,文件緊密結合省情農情實際,立足揚優勢補短板,將“強化農民增收舉措”、“強化改革驅動”分列專章進行部署,提出“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楊凌科技創新和開放合作”“深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治理”等重要政策,明確了健全完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大數據信息系統,探索建立耕地、永久基本農田和高標準農田“一張圖”“一套數據”一體化管理機制,建好用好“陜農經”綜合信息監管服務平臺等具體抓手,確保文件更有針對性和指導性,切實體現陜西“三農”特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