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少帥》講述了名將張學良的傳奇一生,讓人驚艷于他的輝煌,敬佩于他的勇敢,又嘆息于他的遭遇,但作為張學良父親的東北王張作霖,他治理東北三省,堅決抵制日軍,建軍工廠,養兵蓄銳,手段和實力同樣令人印象深刻,更出人意料的是,大軍閥張作霖和共產黨之父陳獨秀居然是義兄弟!
亂世中相遇?
張作霖和陳獨秀其實都是陳衍庶的義子。陳衍庶是陳獨秀的叔父,光緒元年科舉入仕,是個頗有才華的讀書人,后來在山東治理黃河中屢建功勛,被清政府重用,調到東北三省任職,日俄戰爭期間,中國商人乘機向兩國販賣馬匹賺取暴利,而經過陳衍庶要交納牲口稅,且陳衍庶又不用上交朝廷,因此陳衍庶逐漸發家致富,成為當地豪紳。
陳獨秀與李大釗
但他膝下無子,又希望發揚他陳家大業,這時陳獨秀剛通過府試中了秀才,被遠在東北的陳衍庶得知,便相中了這位父親早逝的侄子,覺得他將來肯定能出人頭地,于是在陳家祠堂辦了過繼手續,陳獨秀成了他的嗣子,還把他接到了東北。
那個時候,東北戰亂連連,不少百姓被逼無奈占山為王,大山中成立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土匪團伙,張作霖此時也只是一個土匪頭頭。
作為新民府知府的陳衍庶受清王朝剿匪命令,要求他清理這些土匪。在陳衍庶的組織下,許多毫無組織的土匪被無情絞殺,而張作霖在陳衍庶心中有所好感,知道他是環境所逼,覺得他驍勇善戰,機智靈活,也是個干大事的人,便招安了張作霖。
張作霖很聰明,知道陳衍庶是個大山,抓住機會,認了陳衍庶做干爹,陳衍庶自然不會嫌兒子多,就收了這個義子。張陳兩人就這樣認識,成了同窗學習的兄弟。
張陳二人不同的心性?
陳獨秀生性倔強叛逆,思想活躍,雖然陳衍庶經常要他苦讀經書,考取科舉,出人頭地,但他桀驁不馴,不喜歡四書五經,不喜歡八股文,他接受新思想,他崇拜康梁,熱衷于外國的先進文化,這讓傳統知識分子陳衍庶十分頭疼。
反而是土匪出身張作霖讓陳衍庶感到欣慰,雖然張作霖是個粗人,但他對陳衍庶很是敬佩,知道學習讀書的重要性,于是他懇求義父教他讀書識字,幾年下來,進步非常大,對于一些中國文化也是信手拈來,再也不是那個大字不識一個的土匪了。
后來,陳獨秀與同父異母的妹妹同居,被陳衍庶趕出家門,不得不到杭州隱居自力更生,在參加鄉試落第后,徹底與科舉決裂,加入革命斗爭中,宣傳反清思想,被當局通緝追捕,還牽連家庭,陳衍庶自己是朝廷命官,兒子卻是反清的革命黨人,實在是大逆不道!
張作霖倒是乖巧,一直留在義父身邊,直到被陳衍庶提拔,離開家中到別地當官,逐漸繼任奉天督軍兼巡按使、奉天省長,后接任東北三省巡閱,一步一步接管東北三省,成為大軍閥,人稱東北王。
兩人形同陌路?
在外闖蕩的陳獨秀很少提及自己的家庭,說自己是孤兒,沒有父親,在窮困潦倒的時候也從不向繼父求助,自傳中沒有提及繼父,在陳獨秀的遺墨中也少有與繼父的過往生活聯系,所以很少人知道陳獨秀還有一個繼父,可見陳獨秀一直對陳衍庶有所芥蒂,對他也沒有太多的情感,直到陳衍庶去世時也沒有回去過。
反觀張作霖卻是很感恩陳衍庶的教導和幫助,有一次陳衍庶的侄子到東北辦事,去到張作霖家中,張作霖知道后很熱情地招待了他。在得知陳衍庶死后,張作霖很悲傷,和自己的家人說,要是沒有義父的栽培,他也沒有今天的紅運!
這兩兄弟經歷這么多年變故,特別是價值觀、立場的不同,感情也沒有以前一起念書那么友好了,以至于張作霖捉了另一位共產黨創黨元老李大釗之后,陳獨秀寫信求情也沒有效果,張作霖還是在上級命令下,處死了李大釗,這大概也是張作霖和陳獨秀徹底斷絕關系的象征吧,也因此少有人知道張作霖與陳獨秀曾經是兄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