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關注一個努力脫離低級趣味的電臺
評書藝術看似是近代產物,但追根溯源,出土文物擊鼓說唱俑就與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李享老師分享,陶俑的人體比例不正常,極有可能說明他們身有殘疾,說唱是一種謀生手段,而在西方,類似的職業被人稱為吟游詩人。
▲擊鼓說唱俑
到了宋代,瓦子里便了有說書藝人的身影,稱為“說話”,分為講鼓、說法等四種類型,這種藝術形式遍布中國,最初以江浙一帶最為出名,至今影響著評彈、評話等藝術形式。甚至經田連元老先生考證,評書藝術真正的祖師爺柳敬亭也是江蘇人,生于明末清初。
▲《柳敬亭苦練說書》截圖
這位柳祖師爺本姓曹,乃北宋年間濟陽郡王曹彬曹王爺的后代,因替人打抱不平而犯案,之后便一路東躲西藏四處流浪,饑餓難耐頭暈眼花之際,一頭栽倒在老者莫后光的攤位前,聽眾嚇得四散,莫后光見他尚有鼻息,喂其米湯,待其蘇醒。
柳敬亭醒來,莫后光詢問其姓名,因尚有官司在身,見門前柳樹,便自稱姓柳。此刻舉目無親的柳敬亭沒有安身立命之法,只能再次向老者求救,好在老人古道熱腸,收其為徒。而柳敬亭極具天分,僅僅過了幾月,便能自如調動觀眾情緒,已然精通了領賣炸驚中的‘領’字訣,順利出師。
清朝末年,北京評書大家王鴻興將南北評書整合改良,表演形式基本趨近現代。李享老師表示這時期的傳統評書主要分三類:袍帶,主要講朝代更迭、行軍打仗,如《三國演義》;短打,講破案、微服私訪、盜寶、武打,如《三俠五義》;神怪妖狐,如《聊齋》、《西游》。到民國,評書借電臺的興起開始百花齊放,涌現無數大家。
講《東漢演義》的連闊如老先生本是落魄的八旗子弟,年輕時輾轉于藥鋪、提貨行等地做學徒,后來也開辦廣告社,因其擅長學馬叫,江湖人稱跑馬連,以袍帶書見長,可謂“凈街王”;“京城三絕”之一的雙厚坪,善于在評書里加包袱,能讓人笑到肚子痛,但也曾因為大罵牙行吃過虧。
▲連闊如
陳士和老爺子,晚年間須發皆白,擅說《聊齋》。這書原是他偶然間從一落魄書生處所得,寫得極為精妙,可涉及人情世故太多,尋常說書人講得不精彩,而陳老爺子見多識廣人情練達,講得極為生動。到天津時,同樣頗受天津人喜愛,但這也得罪了本地評書界,陳老爺子便找人居中調停,站穩腳跟后收劉立福先生為徒,傳承陳派評書。
▲陳士和
要論當時評書界最好的刀槍架,必然是何茂順老爺子,他共收三徒:奎勝城、劉勝常、高勝泉,臨終前分別傳授鉤、槍、刀。事實證明何老爺子確實眼光毒辣,他傳給三位徒弟的本領正是最適合他們的,三人全都聲名大噪。大徒弟奎勝城當時號稱“凈街奎”,可惜沒什么藝德,喜好回書,往往一個鐘頭的評書要回上半個小時,于是逐漸落魄,晚景凄涼。
三徒弟高勝泉有一高徒,名田嵐云,身手猶勝師父,乃俠義之士。他同輩之中有一師兄名王杰魁,王杰魁因“金刀削彈”之事得罪東城書館聽書的太監,被攆出書館,田嵐云為其打抱不平,專門將太監設計為反派,三天一罵、五天一殺,但太監們顧忌其身手好,也不敢拿他如何。后來田嵐云因為用段子編排一位闊少,被軟封殺,潦倒而終。李享老師表示凡事有度,過去藝人討生活不易,這大概也是行當里規矩眾多的原因。
而張杰鑫、常杰淼師兄弟分別改編《三俠劍》、《施公案》和《雍正劍俠圖》等??上С=茼道舷壬磩撟魍辍队赫齽b圖》就因病去世,其徒弟又續編,可惜藝術差距過大,張無夢老師銳評簡直是前半邊武俠,后半邊仙俠。
還有一位田七爺,善講短打書。當時東北流行大鼓書,少有北京評書,他便在沈陽最大的茶館旁撂地說書,只見沒了舞臺限制,他配合故事情節上下翻飛,茶館的茶客全都駐足觀看,無人吃茶,老板見其生意好,干脆將其請進茶館,北京評書就此生根東北。
要說新中國以來的評書大家,李享老師認為有五位不能不講。這五位便是構建評書理論、專注教育的田連元先生;善講袍帶書、有金玉之聲的劉蘭芳先生,薪火相傳、八十余歲還活躍在舞臺的連麗如先生;千變萬化、堪稱評書表演大師的袁闊成先生和六邊形戰士、作為現代評書代名詞的單田芳先生。李享分享這五位大師的人生故事同樣精彩至極。
袁闊成先生出生名門,家中三代都說評書,得父輩真傳,十八歲出師一炮而紅,當時在東北還留下一則趣事叫“火了袁闊成,氣死楊田榮”。等到新中國建立之后,六十年代國內形勢突變,袁先生順勢轉說新評書,留下了《紅巖》、《在烈火中永生》等經典作品,一度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
▲袁闊成
單田芳先生本名單大全,其親單永魁是弦師,母親王香桂則是西河大鼓名角兒。童年順遂,家庭幸福,父母想要他讀書改變命運,單先生一路考上工學院(東北大學前身)。卻因有人狀告他們曾為日本人演出、是賣國賊而突生變故。
▲單田芳
一時間父親被捕,母親改嫁,自己身體受重創,前途盡毀,只好與比自己大八歲的大鼓演員王全桂結婚。因為沒有生計,王全桂介紹丈夫去學評書,單田芳先生又受人點撥,新編《白眉大俠》、《亂世梟雄》等作品,火遍大江南北。只是單老先生在特殊時期遭受批斗,因此弄壞了嗓子,熬到改革開放,《白眉大俠》才再次與聽眾見面。李享老師表示單老先生是當之無愧的大評書家。
而電視評書第一人,那非田連元先生莫屬。田先生九歲拜王佩元父親王起勝學習大鼓,家人本想讓他讀書,沒想到家中生變,只能學藝。而這些大家之中,除初出茅廬就一炮而紅的袁闊成先生之外,其余幾位初登臺都受過磋磨,田先生也一樣,是在父親勸說下,才堅持下來。
▲田連元
現在的田先生還是建立評書藝術表演體系的第一人,評書發展史也是他親自考據。七十三歲時,田先生遭受車禍,脊柱受傷,昏迷七天,靠著一身習武功底挺了過來;如今八十五歲高齡還在編纂《曲藝表演體系》。李享老師表示以上這三位大家各有特點:袁先生是六邊形戰士,單先生擅長情緒渲染,田先生身段漂亮,而這也正是評書傳承之難,每個人各有特點,怎么留住觀眾全看本事。
那五位大師剩下兩位庚辛金劉蘭芳、丙丁火連麗如都分別有什么故事,大鼓白與評書之爭為哪般?請收聽本期大內密談。
▲連麗如
▲ 劉蘭芳
主播 / 相征
嘉賓 / 李享 張無夢
音頻后期 / 陸凱BBBBUDDHA
音頻上傳 / 桃子
⊿ 00:01:19 / 野生李享從何而來
⊿ 00:03:39 / 歡迎來到評書江湖之定場詩
⊿ 00:05:57 / 西方有說書人嗎?
⊿ 00:09:53 / 評書祖師爺姓甚名誰?
⊿ 00:14:41 / 柳敬亭師承莫后光
⊿ 00:25:15 / 現代評書形式如何形成、發展?
⊿ 00:27:48 / "凈街王”連闊如
⊿ 00:27:51 / “京城三絕”雙厚坪
⊿ 00:31:50 / 陳派聊齋
⊿ 00:36:56 / 傳統評書分類
⊿ 00:41:56 / 眼光毒辣的
⊿ 00:51:02 / 俠義之士田嵐云
⊿ 00:53:47 / 誰改編了《雍正劍俠圖》?
⊿ 00:56:17 / 北京評書落戶東北
⊿ 01:02:27 / 東西南北中,新中國五位評書大師
⊿ 01:06:48 / 壬癸水袁闊成
⊿ 01:12:04 / 戊己土單田芳
⊿ 01:24:18 / 甲乙木田連元
⊿ 01:32:24 / 庚辛金劉蘭芳
⊿ 01:34:37 / 丙丁火連麗如
⊿ 01:41:10 / 評書藝術生于民間,歸于民間
⊿ 01:44:51 / 李享-評書《自刎烏江》選段live
頭圖設計 / 劃水怪
文案 / 與山河
排版 /
本文插圖均來自網絡
本文未經允許請勿轉載△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Copyright ?midnightalks.All rights reserved
再點個在看就更完美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