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凌晨4時12分,印度巴廷達空軍基地的雷達突然熄滅警報——距離基地僅20公里的農田里,價值2.44億美元的法國"陣風"戰機殘骸正燃起沖天火光。這是巴基斯坦空軍殲10C戰機第13次實戰攔截,空戰記錄顯示,巴方飛行員在180公里外鎖定目標,發射霹靂-15導彈后37秒內完成擊殺。印度空軍承認6架軍機被擊落,包括3架"陣風"、2架蘇-30MKI和1架米格-29,創下現代空戰最懸殊戰損比 。
技術優勢集中在雷達與導彈兩大領域。殲10C裝備的JKL-24有源相控陣雷達含1400個T/R組件,探測距離220公里,遠超"陣風"RBE-2AA雷達836個組件和180公里探測范圍。霹靂-15導彈出口版射程145公里,自用版達200公里,而"陣風"掛載的"流星"導彈僅100公里射程。實戰數據顯示,印軍戰機平均在70公里距離才能發現威脅,此時巴方已完成導彈發射準備 。
成本效益對比更顯殘酷。印度2016年以單價2.44億美元采購36架"陣風",巴方2023年引進殲10CE單價僅7000萬美元。單枚霹靂-15造價150萬美元,僅為"陣風"整機價格的0.6%。這種效費比差異直接反映在持續戰力上——印度需耗費6.5億美元補充6架戰機,而巴方僅花費900萬美元導彈成本 。
電子壓制成為致命殺招。殲10C掛載的RKL-700A電子吊艙實施全頻段干擾,導致"陣風"SPECTRA電子對抗系統失效。5月7日被擊落的"陣風"BS001號機黑匣子數據顯示,其雷達在遭遇干擾后誤判距離誤差達83公里。這種技術代差使印度飛行員甚至無法啟動反制措施,座艙警報器響起時導彈已進入不可逃逸區 。
國際軍貿格局因此震動。埃及緊急叫停24架"陣風"采購談判,轉向接洽殲10CE;沙特將原定購買"陣風"的90億美元預算轉投中國防空系統。法國達索航空股價在空戰發生后兩日累計下跌17%,市值蒸發42億歐元。美國《戰區 》網站承認,這場空戰驗證了"預警機+數據鏈+導彈"體系對單件高端裝備的碾壓優勢 。
當"陣風"殘骸的濃煙還在南亞天空飄散,全球23國已向成飛提交殲10C采購詢價單。從巴黎證券交易所的綠色數字到開羅軍購部的緊急會議,這場6:0的空中對決是否預示"體系化作戰"時代正式來臨?點擊評論區,用你的觀察解讀現代空戰的勝負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