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無法承受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軍事對抗”,這是現任聯合國秘書長最近對印巴局勢的表態,然而聯合國在美國“架空模式”下,聲量已經大不如前了。印巴沖突的升級比大家想象中的都要快,從四天前的輕武器交火,一夜之間就上升到了空中戰機格斗和導彈互射。
5月7日凌晨,印度從本土發射導彈襲擊了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九個地點,目標包括了巴基斯坦境內的清真寺,造成8名巴基斯坦人喪生,包括一名3歲兒童,另有35人受傷,2人失蹤。
巴基斯坦方面立馬表示“偷偷摸摸發導彈算什么本事,有種就來空戰”,隨后巴方在對印度空軍采取的反擊行動中擊落了五架印度戰機,包括三架達索“陣風”戰機、一架蘇霍伊“蘇-30”戰機和一架米高揚“米格-29”戰機。
哪怕俄烏戰爭三年,都未有四代機以上的戰機投入實戰的情況,而在一夜之間,印巴就創造了戰爭史上投入戰機等級最高的一戰。
印巴局勢的發展之快確實讓人有些始料未及。按中國人的一貫思維,一般就是遇事兒都會先問一句:誰先動的手?這也是小學老師處理學生糾紛的基本操作。但是基本上雙方都會為自己各種開脫。事情進行到這一步,老師一般就會拋出最后一個問題了:誰先開的頭,又是誰讓矛盾升級的。
印巴沖突大概也是這個邏輯,這一輪沖突的起因被已經被印度推到了巴基斯坦身上,成了一個羅生門,但讓事態快速升級的是印度。
克什米爾槍擊案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槍殺游客事件,4名槍手近距離用自動武器掃射游客,場面非常血腥,造成26名游客死亡,成為該地區25年來最嚴重的針對平民的暴力事件。
最開始,印度警方把襲擊事件歸咎于對抗印度統治的當地武裝分子,后面開始慢慢矛頭指向巴基斯坦。盡管巴基斯坦國防部長立馬否認巴方策劃此次行動,只是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本土事件”,但印度已經聽不進去了,印巴雙方的關系開始極速惡化。
從4月22日至今,印巴雙方的沖突其實一直都在持續,但這次水源成了矛盾不斷升級的引子。
印度在指責巴基斯坦搞「跨境恐怖主義」的同時,立馬對印度河上游流域的兩座徑流式水電站進行清淤沖沙作業,開始對巴基斯坦蓄水限流做準備。
自從雙方在1960年達成《印度河水域條約》以后,,不管是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還是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又或者1999年卡吉爾戰爭,甚至6年前的印巴武裝沖突,印度都沒有碰這條線。因為這是巴基斯坦的“死線”。
巴基斯坦70%的農業灌溉和生活用水都依賴這些河流,而農業又剛好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經濟支柱,撐起了巴基斯坦1/3的GDP,是國內1/3的人口的經濟來源。
巴基斯坦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印度這次會碰水源。4月25號的時候,印度阻斷了印度河流向巴基斯坦的水流,所有四個控制水流的水閘都已關閉。
5月5日印度切斷了杰納布河上游三座大壩中兩座流向巴基斯坦的水源,杰納布河被印度斷流后,到了5月6日,流入巴基斯坦的水量減少了約90%,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斷水前后巴基斯坦境內河道對比。
印度媒體稱“不希望巴基斯坦獲得哪怕一滴水”。
但實際上,印度河流域的水量又大又急,以印度的基建能力,他們實際上是沒有能力完全斷水的,大壩的承載能力做不到,一直斷水只會有兩個結果,一個是水漫過壩頂,另一個就是大壩被沖垮。
但印度人這回確實有些陰損,他們用了一招「一關一開」,你需要用水的時候我卡你一下,你不需要用水的時候我使勁放水。
咱們有句俗語“麥田水多是砒霜”,也就是說在農業種植中,不是所有的時間段都需要用水的,糧食生長過程中,如果水多了反而會出現糧食根部供氧不足等問題,最后造成大面積減產;而在某一時間段,又必須需要水,如果灌溉不夠,也會導致大規模減產。
比如5月,巴基斯坦的農民是處在收割季,用水量其實不多,但一個月之后巴基斯坦要開始水稻種植季了,就急需水資源。
面對印度的斷水騷操作,巴基斯坦甚至說出了這樣的話:我們的130枚核武器不是擺設,而是直接針對印度的強大威懾力量,“你們停止我們的供水,我們就停止你們的呼吸”。
克什米爾“戰爭游戲”
印巴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這樣的沖突,其實已經上演了幾十年了。
2016年烏里恐襲事件,19名印度士兵被殺,印度越過失控線對所謂的武裝分子基地發動“外科手術式打擊”,巴方選擇了克制,最后局勢淡化不了了之。
2019年普爾瓦馬爆炸案,40名印度準軍事人員死亡,印度發起了空襲,印巴雙方進行了空戰,最后以印度戰機被擊落結束,當時的局勢也沒有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這次雙方再次爆發沖突,大部分人都認為局勢會如以往那樣,雙方各自叫喊,發動一些小規模交火進攻,主要是為了安撫國內人民的民族情緒,最后依然會在是在“底線邊緣跳舞,但不越過底線”。
而且雙方又有各自的“陣營盟友”,之前雙方的摩擦,盟友都是在“夾槍帶棒”的勸架,畢竟兩國都是擁核國家,一旦爆發全面戰爭,對所有人都不利。
只是2025年的局勢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不是外界的,而是國內情況有了變化。外界的各方盟友還是如前一般呼吁冷靜,但是現在印度國內有經濟和民族問題,莫迪政府的支持率不斷下降,極需一次外部威脅來轉接內部矛盾的視線,動了巴基斯坦的“死穴”。
巴基斯坦這邊,如果印度沒有碰“水源”紅線,估計也不會如此堅定的要對印度反擊,畢竟紅線一踩,如果不徹底強硬一次,未來很可能這種動搖國本的事經常會發生。
更關鍵的是,國際局勢也發生了變化。
美國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一開始,不光延續了之前的“退群操作”,還發動了非常脫離理性思考的全球關稅戰,中國和歐洲開始翻篇攜手構建全新的未來,俄烏沖突又牽扯了大量的北約力量……
這些零零總總因素疊加,都讓印巴雙方一不小心就從邊緣跳舞變成了越界行為。
而這兩個,又都是我們的重要鄰國,所以在其他力量不再有影響局勢的能力和動力的情況下,我們這邊立馬呼吁雙方保持克制,避免軍事升級。
參考資料:國際丨巴基斯坦一河流被印度斷水前后對比畫面:水量驟減90%——新京報 2024年5月6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