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凌晨,印度突然對巴基斯坦發動代號"辛多爾行動"的軍事打擊,向巴控克什米爾和巴基斯坦本土發射多枚導彈,打破了南亞地區的平靜。這場深夜突襲不僅造成平民傷亡,更引發了雙方激烈的軍事對抗。印度國防部宣稱行動"有重點、有分寸",試圖將沖突控制在有限范圍內,但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直接定性為"戰爭行為",誓言"不惜一切代價報復"。
印度這次空襲看似突然,實則暴露了其戰略誤判。盡管印度國防部聲稱打擊了9個目標,但巴基斯坦實際統計顯示遭襲地點為6處民用設施,包括宗教學校和居民區。這種"精準打擊"的遮羞布,在平民傷亡數據面前顯得格外蒼白。更諷刺的是,印度一邊強調行動"不會升級",一邊又向美俄等國緊急通報情況,試圖爭取國際支持,這種矛盾做法反而凸顯其底氣不足。
巴基斯坦的反擊堪稱教科書級別。從攔截導彈到擊落戰機,巴方展現出高效的作戰體系。根據巴三軍新聞局戰報,印軍至少6架戰機被擊落,其中包括3架單價2.4億美元的"陣風"戰斗機、1架蘇-30MKI和1架"蒼鷺"無人機。僅這些裝備損失就超過10億美元,加上被摧毀的地面設施和彈藥消耗,印度一夜之間的損失可能接近20億美元。這種"零戰損"的完勝,徹底打了印度一記耳光。
印度空軍的慘敗,暴露出其裝備體系的致命缺陷。被擊落的"陣風"戰機外掛法制"米卡"導彈,這種短程格斗彈在超視距空戰中毫無優勢。反觀巴基斯坦,其殲-10C戰斗機搭載的PL-15導彈射程達150公里,配合ZDK-03預警機的指揮,實現了"先敵發現、先敵開火"。這種代差讓印度的"陣風"在空戰中淪為活靶子。更尷尬的是,印度花費重金購買的"陣風",在實戰中被證明遠不如巴基斯坦的中國造戰機。
這場沖突的最大贏家,非殲-10C莫屬。巴基斯坦防務媒體宣稱,殲-10C使用PL-15導彈擊落印度"美洲虎"攻擊機,這是該型戰機的首次實戰紀錄。此前在中埃"文明之鷹-2025"聯合演習中,埃及飛行員已體驗過殲-10C的性能,而這次實戰戰果無疑加速了埃及的采購決策。畢竟,埃及空軍裝備的"陣風"戰機,在面對殲-10C時已無技術優勢可言。
印度的"金元外交"在這場沖突中徹底失效。花大價錢買的法國"陣風"被揍得體無完膚,俄制蘇-30MKI也沒能挽回顏面。反觀巴基斯坦,憑借中國提供的殲-10C和PL-15導彈,構建起完整的空戰體系。這種"全中國化"裝備的勝利,不僅打臉印度的"萬國牌"軍隊,更讓中東國家看到了擺脫西方技術壟斷的可能性。
印度這次"外科手術式打擊",最終變成了"自殘式表演"。莫迪政府本想轉移國內經濟危機壓力,卻沒想到被巴基斯坦反將一軍。更糟糕的是,印度在國際上的形象嚴重受損,連美國都不得不表態"高度關注"。而巴基斯坦通過這場勝利,不僅鞏固了地區地位,還為中國軍工打開了新市場。殲-10C的實戰表現,比任何廣告都更有說服力,埃及的訂單只是開始,更多國家的目光已經投向這款"南亞空戰明星"。
這場深夜爆發的沖突,撕開了印度軍事強國的偽裝,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軍工的實力。當印度還在為戰機損失肉疼時,巴基斯坦已經開始盤算如何用勝利果實換取更多戰略利益。而殲-10C,這個曾被西方低估的"東方戰鷹",正在用實戰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