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15時許
廈航MF8467杭州—貴陽航班上
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救援!
當天,航班旅客較多
乘務長李志超帶領組員
以飽滿的狀態服務每一位乘客
突然
一陣急促的呼喚鈴
打破了客艙的平靜
李志超迅速趕到事發座位
眼前的一幕讓人心頭一緊
年僅2歲的希希(化名)臉漲得通紅
呼吸困難
小手在空中慌亂揮舞
一旁的媽媽急得手足無措
聲音帶著哭腔:
“怎么辦?怎么辦?
是一整個奶片卡住了。”
“別慌,我來。”
飛行經驗豐富
多次參與急救培訓的李志超迅速反應
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
考慮到希希年齡小、體重輕
為避免造成二次傷害
她小心翼翼地將孩子面部朝下放在大腿上
一只手穩穩固定住頭部
另一只手有節奏地
反復叩擊其背部及肩胛骨之間
經過4次精準操作,希希終于吐出部分異物,呼吸逐漸平穩,一雙大眼睛重新恢復了光彩。
幼童吐出來的奶塊
為確保萬無一失,李志超全程陪護母子二人:“希希害怕了嗎?阿姨剛剛不是在打你哦,食物卡在喉嚨里要用力敲擊才會出來呢,希希下次吃東西一定要嚼碎再咽下去好嗎?”希希奶聲奶氣地回答:“我不害怕,謝謝姨姨!”一旁的乘客紛紛被這暖心的一幕打動。
飛機落地前,李志超貼心建議媽媽帶孩子到艙門口等待機場醫生檢查。經評估,希希已無大礙。
乘務長李志超與卡喉幼童合影。(廈門航空 供圖)
“能夠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得益于公司常態化的醫療復訓機制。”李志超透露,廈航定期都會組織乘務員開展急救演練,確保每位員工都能在危急時刻成為旅客的“生命守護者”,不少同事還自發考取了紅十字救護員證書。
同程旅客張女士說:“親眼看到乘務長救人的全過程,既驚心動魄又充滿感動,他們不僅是服務者,更是生命的守護者。”
兒童氣道進異物 可這樣處理
當兒童因為誤食異物造成呼吸道阻塞,若胡亂催吐或挖其喉嚨,反而容易讓阻塞更為嚴重,在送醫前,應想辦法誘使孩子咳嗽,并利用急救方法,以壓力協助孩子將堵塞的異物排出。
倒立拍背法
如果孩子1歲以內,將嬰兒臉朝下放在膝蓋上,使嬰兒頭部低于胸部,并讓嬰兒頭部靠于救護者前臂上,施救者前臂靠在大腿、膝蓋上,支撐嬰兒,單手托著嬰兒的頭部、下頜,施救者用手掌用力拍嬰兒后背5次,直到異物吐出。如果還是不見效,把嬰兒轉成仰臥位,背貼在施救者腿上,然后施救者用食指和中指用力向上向后擠壓嬰兒上腹部,壓后放松,反復進行,以助異物排出。
拍打背法
施救者站在孩子側后方,一手臂置于孩子胸部,圍扶幼兒,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間區脊柱上給予連續、急促而有力地拍擊,以利異物排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
對大一點的孩子,可讓其坐著或站著,施救者站其身后或跪在孩子身后,用兩臂環抱孩子腰部,同時讓孩子彎腰、頭部前傾。
圖源:國家應急廣播
施救者一手握拳,大拇指向內放在孩子的臍與劍突的中點上,用另一手掌壓住拳頭,有節奏地使勁向上向內推壓,以促使橫膈抬起,壓迫肺底,讓肺內產生一股強大的氣流,使之從氣管內向外沖出,迫使異物隨氣流直達口腔,將其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并非百分百奏效,主要與年齡、所吞咽食物有關,但它仍是目前公認的氣道梗阻現場急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投喂孩子這些食物易造成窒息
國家應急廣播提醒
應避免讓低齡孩子食用
容易引起噎食的食物
如奶酪棒、堅果、果凍等
如果孩子突然出現
無法呼吸、不能發聲、憋氣、臉色發紫
等窒息癥狀
應立即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法
并盡快呼叫專業救護人員
圖源:南方日報
來源:廈門日報
關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和
轉發分享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