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5 月 8 日消息,中消協今日披露 2025 年第一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IT之家注意到,其中提到,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銷售模式轉變及產品更新節奏加快,一些企業在營銷和售后服務中存在不規范現象,導致糾紛的發生。
主要表現為:
一是定金退款爭議頻發。新能源汽車行業大多數廠商采用預售模式,部分消費者支付定金后,因車輛交付延遲、配置與宣傳不符等原因申請退款,但商家以“訂單已鎖定不可更改”等為由拒絕退還。
二是車型更新引發老車主不滿。部分消費者反映,剛購車不久廠家即推出配置更高、價格更優的新款車型,消費者心理落差明顯。
三是補貼兌現落空引發糾紛。商家在宣傳中承諾的政府補貼、置換補貼或其他優惠在實際交付過程中未能兌現,從而引發糾紛。
案例 1:
2025 年 2 月 19 日,消費者孫先生通過消協 315 平臺投訴某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孫先生稱其于 2025 年 2 月 5 日繳納訂金購買該品牌新能源汽車,2 月 9 日繳納剩余費用,共計 13.28 萬元,2 月 10 日辦理機動車登記手續。辦理完機動車登記手續的當晚,該品牌發布智駕系統并且全系標配。消費者稱在與該品牌銷售溝通購買車型及其價格時,銷售人員并沒有告知車型即將停產,且購買的車型僅僅上市三個月。消費者認為銷售人員在明確知道車輛將會重大升級的情況下,依然不對消費者明確告知,反而加快辦理速度,讓其在發布會當天完成交易,并承受莫大損失。消費者投訴要求商家對其購買的車輛進行免費升級或提供等額的經濟補償。
案例 2:
2025 年 2 月 19 日,消費者張女士通過消協 315 平臺投訴江蘇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消費者稱其于 2024 年 2 月 5 日在該新能源汽車品牌官方渠道下定購車,當時銷售明確承諾可以使用南京地區新購補貼 4000 元和雨花臺區補貼 1500 元,并表示一周左右可以交車。基于這些承諾,消費者決定下單購車。然而,在后續的交付過程中,交付團隊告知消費者,由于車輛配置問題,補貼無法按時兌現;即使按照銷售建議調整了提車時間和車輛配置,最終仍被告知無法享受補貼。由于無法使用補貼,消費者從 2 月 10 以后,多次撥打該品牌 400 客服電話,同時和線下門店溝通,要求退定金,但均未得到妥善處理。消費者投訴要求退還定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