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shù)碼當?shù)赖慕裉欤鄼C在不斷的進化,從單反到無反,感覺現(xiàn)在的相機越來越就是一個純科技的產物了。不過在這當中也依然有人為了追求攝影的本質,不再苛求相機性能的強悍,反而回過頭去找尋攝影本質的點點滴滴。這才導致前幾年已經消失的膠片相機又重出江湖了。那這里,就來和大家聊聊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曾經的膠卷相機還有沒有收藏價值?普通人還有沒有必要現(xiàn)在再去玩膠卷?
不要以為只有古董才有收藏價值,其實膠卷相機也早已走進收藏領域,特別是一些經典品牌和型號,比如徠卡M系列、哈蘇500CM、尼康FM2、佳能AE-1等等。它們不僅代表了一段膠片攝影的巔峰技術,也承載了攝影發(fā)展史的重要篇章,是那個時代最具代表的攝影器材。不是所有的膠片相機都有收藏價值,具備收藏價值的膠卷相機一般是品牌和型號本身在當年就具有極高的專業(yè)地位。這些相機往往是當年拍攝者首選的工具,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其次是保存狀況良好,配件齊全。鏡頭、背帶、包裝、說明書等一應俱全,這類相機在二手市場上極具吸引力。最后是有一定稀缺性。一些型號由于產量有限、早已停產,隨著時間推移,其存世量不斷減少,市場上的價格自然也就水漲船高了。
就像徠卡M6,曾經在二手市場可能兩三千元就能買到,但現(xiàn)在成色好的卻是動輒上萬,甚至有些特殊版本價格翻幾番。再比如哈蘇的中畫幅系統(tǒng),曾是太空攝影的首選,如今也成為高級收藏品。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是“高級貨”才值得收藏,一些價格便宜但經典的膠片相機也受到大家的追捧,比如柯尼卡Big Mini、奧林巴斯mju II等。
很多人認為現(xiàn)在拍的照片都能實時預覽、修圖方便、快速分享,膠卷相機早就過時了。其實不然,真正喜歡膠卷的人,從來不是因為它的“高效”,而是因為它提供了完全不同的拍攝體驗。用膠卷拍照,拍攝者得手動對焦、手動設定光圈快門、慢慢構圖、用心等待。在按下快門的一刻,不是拍幾十張選一張,而是一張定生死。膠卷相機的這種儀式感和專注力,是數(shù)碼相機很難給的。更重要的是,膠卷的拍攝節(jié)奏是慢的,而這個“慢”,正是當今快節(jié)奏生活中越來越稀缺的。拍一卷36張的膠卷,可能會拍好幾天甚至幾個星期,而每次按下快門的慎重與等待沖洗結果的期待,都是膠卷攝影魅力的一部分。
講了膠卷攝影的收藏,再來了解一下普通人有必要玩膠卷嗎?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花幾千塊買一臺老相機,再花時間找膠卷、沖洗、掃描。但如果真的喜歡攝影,想提升對光影的理解,或者就是單純覺得膠片的這種慢拍攝方式很適合你,那就完全可以試試。現(xiàn)在市面上還有很多性價比不錯的膠卷機,比如奧林巴斯mju II、佳能AF35M、柯達Retina等,不貴,也容易上手。甚至一些一次性膠卷相機,也能拍出非常不錯的照片。
不過玩膠片相機要比數(shù)碼相機的難度要高一些,不但需要了解曝光三要素,還要知道不同膠卷的色彩特性,學會控制光線,也要接受“拍了才知道好不好”的不確定性。膠卷的沖洗費用也不便宜,一卷彩色膠卷加沖洗至少需要五六十元,經常拍,這對不少人來說還是有一定經濟壓力的。但正是膠片攝影的這些“門檻”,才能讓讓拍攝更加的專注和有價值。拍攝中不會隨意按下快門,而是會對每一張照片的構圖和想法進行思考。
綜上所述,經典的膠卷相機不僅有收藏價值,更有“情緒價值”。如果厭倦了數(shù)碼攝影的一成不變,不妨換一種思路,拿起一臺膠卷機,走上街頭,試著用一種新的方式去看世界。玩膠片,不是回到過去,而是帶著情懷走向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