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JBL 全新推出TOUR ONE M3音樂頭等艙 頭戴式無線降噪耳機,又一次詮釋了JBL耳機,天聲敢出彩的調性。這款耳機顧名思義,“TOUR”代表商務差旅、長途通勤等移動場景的精準錨定,“ONE”表明旗艦性能標桿,“M3”則是系列第三代產品。它在便攜性、佩戴舒適度、續航能力、噪音隔絕力(被動、主動降噪)等方面都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驚喜,但最吸引我的還是創新當屬其配備的“物理外掛”——JBL SMART Tx智能發射器。
亮點總結:
附帶SMART Tx智能發射器,解決傳統藍牙耳機無法直連老設備的痛點;耳機本身也可通過3.5/USB-C線材與任何設備有線連接,兼容性極佳。
Personi-Fi 3.0 和空間音頻頭追蹤在同價位競品中少見。
充電5分鐘聆聽5小時;總計70 小時續航遠超競品。
提供曜石黑、海軍藍、默斯摩卡等多種顏色可選,滿足不同審美需求
當我拿到JBL TOUR ONE M3音樂頭等艙(耀石黑版本)的那一刻,便注意到包裝盒比預想中更大。打開后,除了副頭戴式耳機和耳機包,以及各種線材外,還附贈了一個小巧的設備——SMART Tx智能發射器。
↑“物理外掛”——SMART Tx智能發射器
SMART Tx智能發射器側面設有兩個USB-C接口,正面還配備了一塊小巧的觸控屏,系統界面類似手機操作系統,簡潔直觀。
那么,SMART Tx智能發射器到底有多大用處?只有實際體驗后才能發現,它幾乎是一塊能擴展JBL TOUR ONE M3使用邊界的“功能外掛”, 尤其在連接多設備或低延遲音頻傳輸時,表現非常亮眼。
我第一次感受其強大之處,是在公司剪視頻時。那天電腦耳機接口接觸不良,聲音斷斷續續的,且設備無法連接藍牙。于是我試著找出JBL TOUR ONE M3音樂頭等艙,并把SMART Tx接到了我的電腦上,結果清晰、醇厚的聲音立刻傳來,解決了燃眉之急。
更令人驚喜的是,耳機與發射器之間的傳輸幾乎無延遲,在實際剪輯過程中,我感受到的同步性與有線耳機別無二致——畫面與聲音嚴絲合縫,沒有任何延遲的情況。
這是如何實現的呢?其實大家可以將SMART Tx理解成是一個JBL TOUR ONE M3音樂頭等艙的無線「專用高速通道」,類似游戲耳機的2.4GHz無線發射器,延遲極低(接近有線耳機的效果),傳輸穩定不卡頓,特別適用于對音畫同步要求極高的觀影、剪輯等場景。
而不同于傳統2.4GHz無線發射器的是,JBL SMART Tx 發射器能通過USB數字/AUX模擬(通過官方附贈USB-AUX線材進行模轉數)兩種連接方式,去接收包括電腦、電視、游戲機、飛機娛樂系統等設備的音頻內容。
通過2.4GHz 頻段與JBL TOUR ONE M3耳機建立專有無線連接,并將接收到的音頻內容發射給JBL TOUR ONE M3音樂頭等艙,主打的就是“萬物皆可無線高清互連”!
此外,通過JBL SMART Tx 智能發射器的觸控屏,我們還可以對耳機的功能進行全面控制,包括直接調節音量、切換降噪模式、管理通話,甚至通過 Auracast 廣播音頻至多臺設備(包括支持Auracast的JBL藍牙音箱等設備),尤其適合露營、聚會等多人共享音頻的場景。
或許有人會擔心:如果沒帶JBL SMART Tx 智能發射器,JBL TOUR ONE M3音樂頭等艙還能正常使用嗎?答案是肯定的。
JBL TOUR ONE M3搭載藍牙5.3,支持SBC、AAC等基礎音頻編碼,以及Hi-Res級的LDAC藍牙音頻編碼,日常使用中,無論是日常聽歌、接電話、刷視頻,均可通過藍牙穩定連接手持設備,操作便捷。
JBL TOUR ONE M3音樂頭等艙 同樣支持有線聆聽。使用附贈的USB或USB-AUX線能將JBL TOUR ONE M3音樂頭等艙 與任何設備相連,只是少了無線的自由,我一般會在在耳機電量告急且必須使用耳機時使用。
在公司用電腦的時候,我通常會配備JBL SMART Tx 發射器使用,這樣耳機的聲音更好、延遲更低。而通勤使用手機或平板這種手持設備時,我就更偏向直接通過藍牙連接,不用攜帶額外設備,更便捷易用。
簡而言之,JBL SMART Tx 智能發射器是錦上添花的選擇,它不僅提供了直觀的耳機操作界面,還拓展了無線音頻的邊界,解決了傳統藍牙耳機無法應對的各種連接痛點。
全天候智能降噪與續航體驗
在佩戴舒適方面,耳機重量控制在約268g,通過優化頭梁壓力分布和采用柔軟的記憶海綿耳罩,顯著提升了長時間佩戴的舒適度。除了功能性,JBL TOUR ONE M3 在設計美學上也頗具匠心,整體線條流暢,采用啞光材質,觸感細膩,展現出低調而高級的質感。而且它提供曜石黑、海軍藍和慕斯摩卡三種顏色選擇,能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審美需求。
最近每天通勤我都會戴上JBL TOUR ONE M3音樂頭等艙,并開啟TUNE ANC 2.0自適應降噪功能,頓時會感覺一下從喧囂的地鐵抽離出來。它采用了8麥克風陣列,能實時監測外部環境噪聲特征,并對降噪算法進行動態調整,降噪深度表現不錯,針對如機械轟鳴等常見噪音的削弱效果十分明顯,同時也能將部分人聲等中頻噪聲進行壓制。
降噪體驗最深刻的是當地鐵即將彎道時,那種突如其來的尖銳噪音,以往很多耳機難以完全屏蔽,容易造成降噪忽強忽弱的割裂感,但JBL TOUR ONE M3音樂頭等艙內置的TUNE ANC 2.0可根據車廂內的聲場變化來調整算法參數,保持了降噪的連貫性,不會出現噪音效果忽大忽小的悶壓感和割裂感。
↑官方稱降噪性能較上代大幅提升且超越同類
它提供兩種環境音模式以滿足不同場景需求,比如在辦公室需要與同事交流時,只需雙擊右耳下方的按鈕(默認設定),就能切換到Talk Thru通透模式,無需摘耳機也能清晰聽到周圍對話,特別適合簡短交流。
Ambient Aware環境感知模式則能在保持音樂播放的同時,將周圍重要聲音(如交通提示、人聲對話)引入耳機。實測耳機感知模式拾音清晰度很高,拾音距離遠,比如在過馬路時,甚至能讓我明顯感知到周圍10米左右內的行人腳步聲音,并且聲音方位十分明確,大大提升了通行安全感。
續航方面,是JBL TOUR ONE M3音樂頭等艙最令人驚艷的功能之一。官方宣稱關閉降噪時可達70小時的續航,而開啟降噪后續航也能達到30小時,能滿足一整天的降噪體驗。
在我的實際測試中,不開啟降噪持續使用約10小時左右,電量依然有80%以上,也就是說一周只需充一次電。更實用的是,其5分鐘快充可聽5小時的特性,對于經常忘記充電的我來說簡直是神器。
卓越聲學調校與個性化聽感定制
在佩戴舒適方面,耳機重量控制在約268g,通過優化頭梁壓力分布和采用記憶海綿耳罩,顯著提升了長時間佩戴的舒適度。實際測試中,連續佩戴4小時后,耳朵周圍區域仍無明顯壓迫感。
耳機發聲部分搭載的是40mm云母振膜驅動單元。這種材質的選擇是比較講究的——云母質地輕盈卻極為剛硬,能在保證振膜輕量化的同時減少形變,從而帶來更精準的聲音重現。
實際聆聽體驗中(使用JBL SMART Tx智能發射器配合Apple Music無損音樂),這款耳機的低頻表現令人印象深刻,特別適合節奏明顯的歐美流行樂或史詩感很強的電影原聲大碟。比如在我播放《2001太空漫游》片頭曲《查拉圖斯拉特如是說》時,能明顯感受管風琴的低音部分下潛,深沉震顫作為整首曲子得鋪墊,而打擊樂和管樂組出現時,管風琴得低頻仍保持極佳的層次感,沒有出現聲音混濁的情況,說明它的低頻控制力不錯,聲音分離度和音頻解析力非常不錯。
在試聽《鼓詩》的鼓點測試中,鼓皮震動的彈性與空氣感清晰可辨,低頻沉得下去,也收得很快,即便快速連續擊打大鼓,聲音也絲毫不拖泥帶水,每一擊重音都實實在在地傳入了我的耳膜,很是爽快。
中高頻方面,試聽流行樂《最悲傷的事》時,人聲表現均衡且自然,歌手的喉腔共鳴層次分明,極富有感染力,特別是人聲的細膩質感得到很好的保留。
高頻方面,試聽交響樂《維瓦爾第:四季》時發現,不同于部分耳機刻意提亮高頻的做法,JBL TOUR ONE M3音樂頭等艙既很大程度保留了樂器的光澤感,又避免了長時間聆聽的疲勞感,提供了比較接近于音樂會現場的真實感受。不過,可能與JBL一貫偏重低頻的調音風格有關,但對于古典樂愛好者來說,小提琴的質感和琴弦的細微顆粒感稍欠火候,可能需要通過EQ手動調整。
當然,上述聽感全部基于未開啟任何EQ調整時的原聲感受。JBL除了提供12段可調EQ以外還提供了Personi-Fi 3.0技術,它與市面上大多數簡單的EQ預設不同,會通過一系列聽力測試,分析用戶左右耳對不同頻段的敏感程度,生成真正個性化的聲音配置文件,讓我聽到的聲音更為全面均衡。
這也是為什么兩個人戴同一副耳機,調校后的聽感會截然不同——因為它會根據每個人的聽力特點"彌補"不足。這種技術對于年齡較大或有輕微聽力問題的用戶尤為實用,可以說是真正做到了"因人制宜"的聲音調校。
JBL Spatial 360:重塑沉浸式空間音頻體驗
JBL Spatial 360是一項虛擬空間音頻技術,能將傳統2.0音源轉換為360°空間音頻, 開啟該功能后我觀看了《敦刻爾克》電影,可以感覺聲場被拉圓,空間感不僅來自于四周,還包括頭頂。飛機引擎的轟鳴從頭頂呼嘯而過,槍聲則精準地從不同方向傳來——即使閉上眼睛,也能輕松"看到"聲音來源的位置。
還有一個很神奇的是JBL TOUR ONE M3音樂頭等艙的頭部追蹤空間音頻功能,開啟后耳機可通過內部的陀螺儀實時校準音源定位。當我上下左右轉動頭部,音源整體方位會進行位移。打個比方,如果槍聲原本從右側傳來,當我頭轉向右側時,同樣的聲音會瞬間"移動"到我的正前方,這就仿佛發聲的物體是確確實實存在于我房間之內,一下就提供了很強的現場感。所以,相較于固定聲場模式,這種動態追蹤空間音頻技術也更適合影視娛樂與游戲場景,讓空間音頻從概念變為了真實可感的體驗。
總結:
JBL TOUR ONE M3音樂頭等艙 頭戴式無線降噪耳機給我整體的感覺是JBL的野心遠不止于打造一副優秀的耳機。通過JBL SMART Tx智能發射器這一"物理外掛",他們實際上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無線音頻生態系統,打破了傳統藍牙耳機的使用邊界。在飛機上連接娛樂系統時不再需要有線耳機,在老舊音響設備前不再需要藍牙適配器,多人共享一個音源也不再是難題——JBL TOUR ONE M3音樂頭等艙解決了無線音頻領域的諸多痛點,讓"萬物皆可無線"不再是口號。
如果你正尋找一副能應對多種場景的旗艦級無線耳機,并愿意為前沿技術買單,那么JBL TOUR ONE M3頭等艙 頭戴式無線降噪耳機無疑值得入手,感受JBL耳機,天聲敢出彩的魅力。從商務差旅到日常通勤,從沉浸式觀影到專注工作,它都能成為你的得力助手,讓音樂與生活無縫連接。畢竟,誰能拒絕一副既有傳奇音質,又附帶"物理外掛"的耳機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