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寓言》中以“鮐背”比喻通達天道的智者。但是對于“鮐背之年”朱奶奶,90歲高齡給她帶來更多的是行動上的不便。她住在蘭州市內,盡管社區附近就有銀行網點,但朱奶奶每個月還是會因為需要親自到網點取養老金而發愁。
72歲的徐先生和老伴在天水操勞了一輩子。和大多數老年人一樣,他們選擇跟隨兒女離開天水、異省定居。去年底一次操作不當,二老不慎把銀行發的社保卡密碼鎖定,徐先生和老伴的原單位已在改制中解散。更為棘手的是,兩位老人對APP手機操作不知所措。
準確而言,在他們所在的隴原大地,有著屬于自己的尊老敬老記憶。甘肅武威出土的漢代簡牘,記載了漢宣帝時期頒布的養老“法典”,規定70歲以上老人可獲贈象征尊貴的鳩杖。持杖者享有免稅、免租、出入官府不跪拜等特權?。?鳩杖頂端飾以彩繪漆木鳩,寓意“不噎之鳥”,而鳩與“久”同音,象征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愿。
截至2024年末,甘肅省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達20.06%,從全國來看,這一比重也已達到2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一個中度老齡化社會中,養老命題的新思考從未停息。而在老齡化浪潮之下,如何讓金融服務“慢下來”等一等銀發群體,又如何“快起來”跟上數字化、生態化步伐,成為擺在金融機構面前的必答題。
適老服務,不僅僅是“字號調大一點”
和朱奶奶類似,75歲的退休教授楊阿姨也一直希望,每次去銀行網點能不用排很長時間的隊就能辦完轉存退休金等業務。
《墨子·經說》有云:“宇,彌異所也”,這道出了空間延展的哲學。誰說銀行只能在網點辦理業務?一家深植隴原十多年的上市銀行給出自己的答案。
近年來甘肅銀行一直在努力探索打造“適老、養老、為老”全流程便利化的金融服務。上門、駐點式服務,成為他們最早嘗試的方式。朱奶奶和楊阿姨正好屬于這家銀行設在蘭州市安寧支行的服務區人員。
針對像朱奶奶這樣行動不便、無法前來網點辦理業務的老年客戶,安寧支行員工主動前往安寧區孝慈養老服務中心,為朱奶奶辦理了社保卡金融賬戶激活業務,滿足老人“就近辦、多點辦”的金融需求。
而為了方便像楊阿姨這樣的退休老人,安寧支行不僅在每月工資發放日開設專門窗口,為支取退休金的老年客戶提供便利,最大程度減少排隊等候時間,同時還在蘭州交通大學開設社保惠民服務站,按月上門服務,協助老年客戶查詢工資流水、辦理存款等相關業務,不斷提升銀發客群基礎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甘肅銀行蘭州市安寧支行為高校退休職工駐點上門辦理業務。甘肅銀行供圖
“我年紀大了,甘肅銀行在學校辦理業務,不用排隊,服務也好,給我們這些老年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楊奶奶對甘肅銀行的駐點服務連連點贊。實際上,每個時代都應該用最適合的方式善待老人。上門服務、駐點服務常態化,只是養老金融服務走近老人的第一步。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南宋理學大家朱熹此語恰好詮釋了當今銀行業適老服務迭代之道。為重塑業務流程,甘肅銀行的適老化改造就從“一厘米的溫柔”開始。
在這家銀行的網點中不僅設置“敬老窗口”“愛心專座”,配備有老花鏡、放大鏡、免費雨具、血壓儀、微波爐和急救箱等適老設備,還為老人們特別鋪設防滑地膠、加裝扶手,讓輪椅通道覆蓋全區域。
甘肅銀行網點適老化硬件改造細節處彰顯人文關懷。甘肅銀行供圖
甘肅銀行服務升級全流程守護銀發群體。甘肅銀行供圖
當前“養老”遇到“數字鴻溝”新挑戰。但?這正如哲學家彼得·辛格所言,“對世界的狀態唉聲嘆氣沒什么意義,除非你能想到什么方式來改進它。”創新之鑰也許正在銀行業者的手中。
老人們就在甘肅銀行的網點里看到了專門的智能設備適老化改造,例如ATM機語音提示、字體放大功能,智能柜臺,手機銀行也專門為老年人提供了“頤年版”服務。
面對數字化鴻溝,硬件之外,還需要到位的軟件服務支撐。甘肅銀行的網點建立專屬服務機制,推行“三慢服務法”(語速慢、操作慢、解釋慢),配備方言服務專員;同時有的社區網點還專門建立老年客戶應急服務檔案,記錄健康狀況、緊急聯系人等信息。?
這些甘肅銀行網點里的“智能助老終端”讓人聯想到埃隆·里夫·馬斯克Neuralink腦機接口的底層邏輯——用技術彌合生理鴻溝。而方言等專屬服務的存在,也正如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所說:“真正的科技是讓人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
就像徐先生和老伴,他們最終在甘肅銀行天水分行社保卡專管員的幫助下,借助遠程銀行、視頻銀行的方式解鎖了急需的社保卡密碼。
養老金融:在傳統與創新間架橋
彼得·德魯克?說過,“企業的任務只有兩個:創造顧客和滿足顧客。而滿足顧客的前提,是讀懂每個人的獨特需求。”如何既能解決老年人客戶普遍面臨的問題,同時又能考慮他們個性化需求,成為銀行業走出養老金融同質化服務的新思考。
甘肅銀行2024年10月時向前邁出了一步。就在這月甘肅銀行“甘養樂”養老金融示范網點正式揭牌。2025年3月28日發布的2024年年報顯示,“甘養樂”養老金融品牌推出后,截至報告期末已建成19個養老金融示范點。
值得關注的是,在“甘養樂”金融服務區,甘肅銀行還將會定期舉辦各類適合老年人的活動,針對老年客戶關心的主題進行詳細講解,提高老年客戶的理財能力和識別、防范非法金融活動的能力。正如孔子所言“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甘肅銀行通過這些活動,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幫助銀發群體跨越數字時代的認知鴻溝。
甘肅銀行網點工作人員在金融服務區里向老年客戶發放各類普及金融知識和防范非法金融的宣傳單。甘肅銀行供圖
江河未可輕涓滴,終作滄溟萬古流。近年來,甘肅銀行將養老金融作為長期性、系統性工作,專門制定《甘肅銀行養老金融落地實施方案》,規范養老金融具體任務,明確職責分工和時間計劃,統一謀劃、分步實施、協同推進。通過這套實施方案,這家銀行將適老化改造細化為一個個具體指標。這種系統性布局思路也印證了明代張居正“天下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的哲學,確保每個服務觸點都承載著對長者的敬意。
針對養老痛點難點問題,甘肅銀行立足“甘養樂”的惠民品牌,結合老年客戶風險承受能力下降、產品安全訴求加強的特點,適時推出儲蓄存款、特色保險、代銷理財等多款養老特色產品,這樣既呼應《易經》“君子安其身而后動”的養老智慧,又以結構化設計實現“本金安全優先,適度收益可期”的平衡。同時甘肅銀行還以養老食堂建設等為依托打造特色生態場景,將抽象理念轉化為可觸達的溫暖,助力養老服務提檔升級。
甘肅銀行打造特色養老生態場景,助力養老服務提檔升級。甘肅銀行供圖
面對養老產業融資難題,甘肅銀行以“產融協同”破局之舉,不斷加大對養老產業發展的金融扶持力度。該行積極探索“金融+實體”養老金融合作新模式,成功與甘肅金益康、甘肅城鄉投康養產業發展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開展綜合授信、個人業務、賬戶開立等方面的共同協作。
此番產融協同恰如“跬步曾量山岳矮”。通過資源整合與模式創新,甘肅銀行在破解養老產業融資難題、提升服務覆蓋面的實踐中,走出了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普惠、創新養老之路。
文|許哲
編輯:俞金旻
校對: 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