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槐樹鄉團委攜手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槐樹鄉中心校開展“心田有光,青春不迷茫”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題活動。校園操場與校外農田化身“心靈能量場”,30余名學生通過趣味乒乓賽、田野同心圓等特色活動,在歡聲笑語中釋放壓力,播種陽光心態。
乒乓躍動:方寸球臺傳遞心靈對話
上午的湯王廟村大隊部活動室里熱鬧非凡,3張乒乓球臺依次排開,展開“快樂乒乓·壓力清零”趣味賽。學生們兩人一組,每打出一個球便向搭檔喊出“情緒關鍵詞”——“接住!焦慮!”“反擊!自信!”的呼喊聲此起彼伏。八年級學生王浩陽擦著汗笑道:“把煩惱像球一樣打出去,感覺心里都透亮了!”心理健康老師楊老師現場教學,她將心理調節技巧融入接發球訓練:“人生就像打球,既要勇敢‘扣殺’,也要學會‘輕挑’化解壓力。”場邊設置的“情緒回收站”吸引眾多學生駐足,大家將寫滿心事的乒乓球投入特制球網,由心理輔導老師現場回應疏導。
田野同心:金色麥浪編織支持網絡
午后,師生們走進校外的麥田,開展“心靈同心圓”團體拓展。30余人手拉手圍成巨大的金色圓環,齊誦“青春不迷茫”的口號震徹田野;隨后分成6個小組圍成小圓,用麥稈編織“心理支持鏈”,每編入一根麥稈便分享一條互助箴言。“當我考試緊張時……”“我會陪你深呼吸!”六年級學生在“麥田樹洞”環節輪流傾訴與回應。心理教師帶領大家將編織好的麥稈鏈首尾相連,懸掛在田邊老槐樹上,形成六組“心光風鈴”。校長李紅梅感嘆:“這些麥稈鏈就像孩子們的心理紐帶,讓孤獨的種子也能在集體中生根發芽。”
鄉土療愈:大地課堂滋養陽光心態
活動中穿插的“麥田心理課”令人耳目一新。心理咨詢師楊老師盤腿坐在麥地邊上,以“麥苗破土”比喻青春期困惑:“麥子要經歷寒冬才能抽穗,成長中的迷茫正是生命的蓄力期。”學生們在田間寫下“心光卡片”,埋入特制的“時光膠囊”,相約畢業季重啟見證成長。鄉團委書記捧起一束麥穗說道:“今天我們在麥田播下兩粒種子——一粒是乒乓傳遞的活力,一粒是同心圓凝聚的溫暖,它們終將長成支撐青春的力量。”
據悉,槐樹鄉團委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推出“陽光心田”成長計劃:在中心校設立常態化“乒乓解壓角”,每月組織田野心理拓展;同時培訓20名“學生心理觀察員”,構建朋輩互助網絡。正如田間隨風輕擺的麥稈風鈴所訴說的那樣,這場融合鄉土情懷與青春活力的心靈之旅,正為鄉村振興注入溫暖“心”動能。(孟憲超 通訊員 武孟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