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長江,全長約6300千米,自西向東流經?11個省,沿途留下無數美景。
這其中,就在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原星子縣)紫陽堤南二里的鄱陽湖中心,有一個中國最具神秘色彩的湖中奇觀之一。
這就是落星墩,這座面積僅1800平方米,高程21.8米的的小石島,在湖水漲落間演繹著“滄海桑田”的奇景,歷史傳說與自然景觀讓人嘆為觀止,堪稱長江流域的“水文奇觀活化石”。
據《水經注》記載,早在北魏時期,就有關于落星墩的記載,稱 “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傳曰有星墜此以名焉”。
五代時,落星墩被封為寶石山。宋初在其上建亭院,歷代都加以維修,明代又加建浮玉樓、玉京軒、崗漪軒、清暉閣等亭臺樓閣。
然而歷經滄桑,大部分建筑殘存無已,但依然是江西省廬山市地標性建筑和象征性文物古建。
民間傳說相傳古時天降災星,墜落鄱陽湖中,引發滔天洪水。高僧慧遠見此情景,在星子山設壇誦經七七四十九日,最終將災星點化為島,平息了水患。后人為紀念此事,在島上建寺供奉,取名 “落星寺”。
無論是古籍記載還是民間傳說,都證明了,落星墩奇景的出現,由來已久,更是為這里增添了更多神奇色彩。
由于鄱陽湖的湖水漲落,落星墩也在不同季節呈現不同的景觀:
夏季豐水期:湖水漫過島基,僅余七級古塔與禪院的飛檐浮出水面,宛如一座遺世獨立的 “水中樓閣”,與遠處的五老峰隔湖相望,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
秋冬枯水期:湖水退去,落星墩全貌顯現,島周裸露的湖床化為茵茵綠洲,游人可徒步登島,觸摸沉積巖上湖水沖刷的紋路,感受千年時光的刻痕。清晨薄霧繚繞時,古塔剪影與遠處廬山群峰相映成趣;黃昏時分,夕陽將湖面染成鎏金,塔身倒影如一筆水墨,勾勒出 “秋水共長天一色” 的意境。
自駕:導航至 “廬山市氣象局” 挨著鄱陽湖大道的位置,路邊有車位。
公共交通:從九江客運站坐車到廬山客運站,最早一班 6:30,約 30 分鐘一趟,到了廬山客運站后再打車過去(3 公里)。注意廬山客運站回九江最晚時間是 17:50。
游玩建議:穿淺色寬松衣服拍照更出片,草海里有些泥濘,最好穿運動鞋。攜帶防蚊蟲噴劑。提前了解天氣,晴天更適合拍照。
落星墩是鄱陽湖4000年水文變遷的立體年鑒,枯水期的草原、豐水期的孤島、花季的絢爛、鳥季的靈動,構成中國最富戲劇性的水體景觀。
建議選擇秋季前往,一次性解鎖蓼子花海、湖底遺跡、候鳥遷徙三重奇觀,在長江與鄱陽湖的交響中,感受“水落星出”的天地大美。(圖片來源:中國廬山發布、九江發布、當代江西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