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間,一段“小豬跳水”的視頻走紅網絡,引發各方的關注和爭議。畫面中,小豬們被趕到一處幾米高的跳臺上,跳臺邊緣向下傾斜,在持續的水流沖刷下,小豬難以站穩,于是紛紛落入水中。不少網友質疑:小豬跳水會不會對它們造成傷害?
(視頻來源于網絡)
面對質疑,涉事景區回應稱“小豬跳水”項目也是借鑒了其他景區的做法,并表示跳水是為了“鍛煉”小豬的身體。由此可見,強迫動物跳水的娛樂行為并非個例。
事實上,豬雖然生性喜水,且它們喜歡在泥潭里打滾,但其生理結構決定了它們不善于跳躍,更不要說從高處往下跳躍。從高處落下會讓小豬十分恐懼,且受到水面的巨大沖擊也可能對它們的腦部、脊椎、內臟器官等造成損傷;如果發生溺水,還會危及動物的生命。
部分景區的做法顯然違背了動物的天性,也沒有充分考慮動物的安全和感受。
跳水不是豬的“天性”
是人為制造的恐懼
豬是具備感知力的動物,和人類一樣,它們也能感受到壓力、恐懼、焦慮等復雜情緒。在正常狀態下,豬會更愿意選擇坡度較小、相對平坦的地方行走或休息,它們對陡峭的地方會本能地感到不安,更不會主動從高處跳水。
事實上,豬在泥坑中打滾是它們調節體溫、緩解壓力的一種自然行為,而強迫其跳水會引起豬強烈的應激反應,并給它們造成不必要的恐懼和痛苦。
這意味著,“小豬跳水”的表演并非所謂的“鍛煉”或“游戲”,而是通過人為的手段干預,迫使動物做出違背天性的行為。每一次被驅趕至跳臺邊緣的過程,對小豬而言,既可能造成身體上的傷害,也會帶來持續的心理壓力。
用動物表演取悅游客
是一種落伍的娛樂方式
目前,涉事景區雖已暫停“小豬跳水”的娛樂項目,但工作人員表示,停演只是因為五一假期后游客減少。可見,表演停止并不是出于對動物福利的考量。
令人更加唏噓的是,“小豬跳水”只是冰山一角。近年來,部分景區為吸引流量,陸續推出各類“動物表演”,將動物當作取悅游客的“娛樂工具”。
這類娛樂項目通常存在多種動物福利問題,包括周圍嘈雜的環境,粗暴的訓練方式、過長的表演時間、狹小的圈養空間、單調的飲食、不足的水源、匱乏的醫療保障,這些都容易引發動物的行為和心理問題,比如刻板行為,產生攻擊性等。
以動物的痛苦為代價來取悅游客,本質上是一種對動物的利用與剝削。隨著公眾動物保護意識的不斷提升,這類背離文明價值的娛樂方式,終將被更加動物友好、更加具有人文關懷的旅游項目所取代。
真正的文明旅游
是善待動物、尊重生命
圣雄甘地曾說過,一個國家道德水準高低,可從其對待動物的態度評斷出來。當歡笑掩蓋了動物的痛苦,我們需要反思,是否應該做出改變?動物不應為娛樂而受傷害,我們有責任為動物發聲!
我們呼吁:
景點和園區停止以動物表演為賣點,轉向以生態教育、自然觀察為核心的動物友好型項目
游客主動選擇不參與或不觀看此類娛樂表演,用腳投票,推動改變
公眾不觀看、不點贊、不分享此類娛樂表演的視頻,拒絕成為流量的“助力”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是一個國際性動物保護組織。總部位于英國倫敦,在12個國家設有辦公室。協會長期致力于動物保護工作,活躍于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協會擁有聯合國全面咨商地位,在動物福利科學研究和實踐方面發揮全球引領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