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灰色經濟真是無處不在,從前有“全天候”上門按摩,現在又冒出個臺球女教練。貴陽的一位記者決定親自潛伏,打算揭開這背后的秘密。
雖然計劃周密,但這位記者顯然經驗不足,一開口就問“有沒有特別的服務”。網友們紛紛調侃,這明顯是缺乏“社會閱歷”的表現。
那么,臺球行業的灰色地帶到底是什么情況?這次記者的調查又揭示了什么真相呢?
本文所有內容均基于可靠的信息來源,并在文末注明。
“吸金”的不是臺球,而是人
今年五月份,一位網友在網上抱怨,自己的丈夫每個月的開銷突然激增,僅僅因為去打了幾次臺球,居然花了上萬元。現在的臺球室難道都這么高檔了嗎?消息一經發布,立刻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單純打臺球怎么可能花費如此之巨,這些錢肯定另有去向。
有“知情網友”指出,現在的臺球室已經不像以前那么清白了,這位網友的丈夫很可能涉足了不正當消費。于是,有網友聯系了記者,希望他們能深入調查,還原事實真相。經過一段時間的暗訪,記者果然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現象。
一些臺球室為了吸引新手玩家,推出了“陪練”服務。由于顧客大多是男性,因此女陪練市場異常火爆。她們的技術或許并不出眾,但外貌和身材卻十分吸引人。盡管這些陪練并沒有做出太過分的事情,但整個氛圍總是讓人覺得有些不對勁。
只要你提出想要找一位女陪練,前臺就會熱情地為你推薦。他們的介紹重點并不是技術如何,而是營造一種可以互動的感覺。然而,最初的體驗并沒有太多令人震驚的內容。
也許只是“擦邊”,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嚴重。就在大家以為臺球陪練不過如此的時候,驚人的內幕終于浮出水面。原來,并非臺球室沒有提供特殊服務,而是記者的消費等級還不夠高。據知情人士透露,時間和消費金額是關鍵因素。
想體驗與眾不同的陪練服務,首先得等到晚上,然后進行一定額度的消費后,就能解鎖新的項目。通過老客戶的介紹得知,部分女助教的服務遠超指導球技。她們會主動提議玩骰子、喝啤酒,隨著酒意漸濃和游戲升溫,親密行為如摟抱也未被拒絕,雙方甚至可以互加微信。
有人展示了當晚的消費記錄,短短四個小時就花了3680元。只要達到某個消費門檻,并且互動愉快,單獨約助教外出并非難事。那么,記者實際操作時是否也能遇到同樣的情況呢?
記者暗訪過程令人捧腹
記者展開了一周的調查。先是以電話形式暗訪了幾家臺球俱樂部。某桌球俱樂部工作人員表示,包房已滿,但美女助教依然是招牌。當記者詢問另一家桌球俱樂部能否“帶走”助教時,對方明確表示,助教可以陪打球、喝酒、玩骰子,但絕無“外出服務”。
還特別強調場所“完全健康”,似乎劃出了一條無形的界限。隨后,記者實地走訪了兩家臺球俱樂部,經營行為看起來還算規范,沒有察覺到任何“隱性服務”的跡象。
然而,當調查人員走進云巖區夢幻桌球俱樂部時,氣氛立刻變得曖昧起來。前臺充電寶租借箱屏幕上,循環播放著穿著清涼、身姿婀娜的臺球助教照片。這算不算一種視覺引導呢?
前臺員工熟練地介紹了助教的等級和價格:初級每小時89元,明星級每小時119元,層次分明。包房也分為普通和高級,價格自然有所不同。記者試圖效仿之前那位先生的經歷,體驗明星級助教,探探深淺,卻被告知高級別助教昨晚有顧客玩得太晚,還沒起床,目前只有初級助教。
前往高級包房的路上,記者多次試探性地詢問“更多服務”,帶路的工作人員卻不正面回應,反而機警地反問:要不要喝酒唱歌?還有K歌房。記者明確表示不需要后,對方也不再多言。
進入包房后,與初級助教的互動更像是一場語言博弈。記者直接詢問是否有特殊服務,助教果斷回答她們是正規經營場所,沒有這種服務。記者搬出網絡傳言,助教則稱那是“營銷號騙人”。
有趣的是,這位堅持“正規”的助教,也主動詢問記者是否要點酒水,并補充了一句暗示性的話,建議玩到晚上,一邊喝酒一邊玩游戲,那樣才更有意思。一個小時的體驗下來,記者并未發現實質性的違規行為。
消費結束走到門口時,記者再次追問網上所說的那種特殊服務。助教的回答耐人尋味,她表示如果這樣問,那助教肯定要回答沒有。
話音剛落,她又補充一句,晚上來人多熱鬧,喝點酒玩點游戲才能放得開。這番模棱兩可的話語,給“沒有”的答案增添了不少疑點。
“個人行為”的借口
這樣的結果顯然無法讓公眾滿意。許多人認為問題在于“錢沒花夠”,而且“必須晚上來,消費金額高一些才行”。在網友看來,這類服務非常隱蔽,即便當場抓住,臺球室也會將責任推給“助教的自發行為”,這讓查處和管理變得極其困難。
其實,臺球運動曾經是許多社會名流的愛好,張柏芝、劉翔、寧澤濤等明星都曾為其增色不少,顯得既健康又時尚。然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傳統臺球室的經營壓力越來越大,許多店鋪難以支撐,最終關門大吉。
那些存活下來的,為了生存,開始借鑒健身房的私教模式以及KTV的娛樂伴玩方式,推出了“私教陪玩”服務。其核心賣點就是美女助教陪打球、聊天解悶,甚至端茶倒水,以此營造一種“情緒價值”消費。
這種經營模式無疑是在商業利益和法規紅線之間游走。俱樂部官方口徑始終堅稱“綠色經營”,而助教們私下或曖昧暗示中卻“可商量”。兩者對比鮮明,“助教個人行為”的說法更是成了許多場所打擦邊球的萬能借口。
這種將風險和責任轉嫁給從業者的做法,使得監管常常陷入困境。畢竟如何明確界定正常的“情緒勞動”和越界的“特殊服務”,在具體場景下取證和認定都非常困難,尤其是在這種依賴人際互動和私密空間的消費模式中,雙方的默契和私下約定更讓外部監管無從下手。
記者的調查雖然未能完全證實網友口中那些驚人的“特殊服務”隨處可見,但多數臺球室在宣傳中刻意營造“親密互動”的氛圍,助教們面對敏感問題時那套時而含糊、時而肯定的“話術”,清楚地反映出行業內某些隱藏的問題。
臺球室到底亂不亂,可能不能簡單地用“是”或“否”來回答。它更像是一個深淺不一的灰色地帶,有的守住了底線,有的則在邊緣不斷試探。每一次揮桿擊球,究竟是精準打擊,還是道德底線又一次動搖?這不僅考驗著經營者的良心和智慧,也檢驗著監管部門的決心和能力。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