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印發《關于實施2025年幸福河湖建設項目的通知》,全國29個省60條(個)河流(湖泊)入選2025年幸福河湖建設名單。其中,廣東省深圳市、東莞市聯合申報的石馬河、江門市大隆洞河共2條河流入選,計劃于2025年7月至2026年底,圍繞河湖系統治理、管護能力提升、助力流域區域發展等方面建設幸福河湖。
據悉,2022年以來,廣東省共有7條河流入選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設名單。同時,省河長制辦公室正編制《廣東幸福河湖建設實施方案(2025—2030年)》,統籌規劃全省幸福河湖項目,指導有條件的縣(市、區、鎮)開展全域幸福河湖建設,加快建設嶺南特色全域幸福河湖。
石馬河:打造“一脈十源·多點薈萃”總體布局
據悉,本次入選的石馬河跨深圳、東莞市,總長70km,流域面積1258平方公里,其干流發源于深圳市大腦殼山,流經深圳市龍華區觀瀾街道,稱為觀瀾河,至東莞市與雁田水匯合后稱為石馬河,并于東莞市橋頭鎮匯入東江。
石馬河
石馬河作為東深供水工程的故道,是供港的“功勛河”,為香港的繁榮穩定作出歷史性貢獻。流域內形成了以客僑文化、荷花文化、麒麟文化、龍舟文化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水文化,與山、河、湖、濕地、田、園等眾多生態資源交織呼應,構成特色生態文化走廊。同時,流域內經濟發達,河流沿線產業涵蓋了從傳統制造到高新技術產業的多個領域,常住人口及GDP總量均接近廣東省總量的1/26,具有典型的大灣區高密度城區流域特征。
石馬河
石馬河幸福河湖建設以干流為主脈,結合流域內現有特色資源節點,依托飲水思源文化的積淀,打造“一脈十源·多點薈萃”總體布局,形成思源文化傳習源區、生態水岸休閑源區和商埠水岸活力源區三大功能分區,全面促進流域水產城三維共治,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融,達成“當年供港功勛水、今朝深莞幸福河”建設愿景。
深圳、東莞兩市將以幸福河湖建設為牽引,在河長制框架下依托深圳都市圈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并推進一套共治共建共享機制,以期為廣東乃至全國提供灣區幸福河湖建設樣本。
大隆洞河:打造三大特色主題區
大隆洞河流域面積廣闊,達710平方公里,河長62公里,發源于大隆洞山系的婆髻山之中,最終匯入南海,緊密串聯起三合、斗山、端芬、廣海、都斛等鎮域,覆蓋人口數27.17萬人。河流水質清澈,優質的水源使流域成為全國最大的鰻魚養殖基地、全國活鰻年出口量最大的出口基地。
流域內自然資源豐富,上游青山如黛,水庫星羅棋布;中游碉樓聳立,家園宜居;下游物產豐富,田園如詩,嶺南水鄉風光旖旎,讓人流連忘返。
大隆洞河
結合建設任務和本底資源特色,江門臺山大隆洞河將著力打造三大特色主題區,構建“一二三”建設布局:源頭為“山水連片、水庫點綴”水源涵養區,背靠大隆洞山脈,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推動大隆洞水庫特許經營權項目,實現“一權活經濟”;中上游為“水脈連廊、僑鄉韻味”文旅融合區,以“碧道+生態旅游”理念拓展文旅產業,依托陸路景觀帶和水路景觀帶串聯周邊旅游資源,實現“兩廊串兩區”;中下游為“水潤沃土、生態養殖”產業振興區,發揮流域內農業、漁業和養殖業優勢,讓農業興旺、農村繁榮、農民增收,實現“三業興三農”。以三大特色主題區為基底,帶動一河兩岸六鎮多村共同富裕,多產業組團發展。
大隆洞河
“我們將依托流域內優質的水資源條件、碧道基礎、特色民宿群,聯動流域外,把大隆洞河打造成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水道’,打通‘兩山’轉化通道,發揮農文旅優勢,實現‘藍綠’‘富美’共贏,逐步探索水經濟新業態。”江門市河長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江門市河長辦將結合國家級幸福河湖建設,拓深拓實文旅路線,推動大隆洞河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其打造成銘刻城鄉歷史文化的“時光廊道”和承載當地群眾和僑胞鄉愁記憶的“幸福廊道”,讓公眾欣賞到一河兩岸風光,與水相親相近相宜。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記者 胡彥 通訊員 粵水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