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上,“廠二代”們正在以一種很新的方式接班:做網紅圈粉百萬,再將流量導給自家工廠賣貨,時不時參加一些高端宴會酒局,個個都是少爺小姐,宛若現實中的“小時代”。
但在線下,往往又是另一番光景。能夠在互聯網上玩轉流量的人,未必能夠真正在談判桌上拿下訂單,在酒局上觥籌交錯,不一定能和家里的老員工打好交道。
實際上,無論在鏡頭里多么光鮮,大多都是人設,真正的接班生活往往是樸實且枯燥的,張思鑒對此深以為然。
1999年出生的張思鑒是真正的互聯網原住民,但他卻和時下最流行的廠二代人設全然不同。他不做IP,也很少參加廠二代的活動,“我對這些事不感興趣,你的生意別人幫不了,最后還是各干各的,做生意的核心始終是產品和服務”。
他的接班是從菜市場起步。為了把家里的丸子賣出去,他像個無頭蒼蠅一樣找檔口的老板挨個試牛肉丸的口味,給他們報價,一個2萬元的訂單就能讓他興奮地睡不著覺。
他也抓到過電商的風口,通過直播帶貨,一天能夠賣出超5萬元。
后來他選擇主做B端大客戶,和經銷商談政策,和店家談優(yōu)惠,通過展會獲客。如今,這個從菜市場開始發(fā)力的廠二代,已經帶領公司實現年銷售額超6000萬元。
注定要做生意
“做生意”這三個字是刻在潮汕人基因里的。
“不是所有潮汕人都會做生意,但大家都會覺得做生意有機會,有空間。絕大部分人都會想要試試看,即使是在外面打工,也是為了以后做生意。”張思鑒說。
高中時期的寒暑假,他就學著組織同學們一起去路邊擺地攤賣牛肉,“父親很少管我的學業(yè),但會教我怎么做生意”。
大學還沒畢業(yè),張思鑒已經回到家里幫忙。“沒有人不喜歡北上廣的繁華,但我不愛念書導致學歷不高,很難在北上廣找到什么好工作,不如直接回家。”
與互聯網上的廠二代們相比,張思鑒的接班過程也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他是從銷售開始做起的,每天在菜市場和批發(fā)市場這些地方跑業(yè)務,找訂單。他形容自己當時就像一個無頭蒼蠅,產品能賣就賣,能賣多少就賣多少,“完全沒有想過要系統性或者是計劃性地去銷售這些東西”。
平時跑的市場
第一個大客戶也是在菜市場成交的。菜市場和各類果蔬批發(fā)市場是丸子消費的主要場景,他帶著做好的丸子樣品一個檔口一個檔口的跑,讓老板試口味,然后報價,“其實成功率很低,不過干銷售就是這樣,你要先了解你的消費人群,直觀地看到大家的反饋”。
后來終于有一家檔口從他這里連續(xù)定了3個月的貨,雖然金額只有2萬多元,但他已經因為初次開單興奮地睡不著覺,“因為大部分時候都沒有訂單”。
就這樣一直到2020年,他才真正迎來了第一個機會。
疫情暴發(fā)后,全國各地的人們都開始囤貨,以牛肉丸為代表的凍品需求隨之激增。不少網紅找上門來談合作,“網紅有渠道能賣貨,但是沒有供應鏈和工廠,當時市面上合適的廠家并不多,所以我們也算是趕上了風口”。
最高峰時期,靠著直播間,張思鑒一天就能賣出超5萬元的牛肉丸,比之前的幾個月還多。
沒有永遠的風口
2020年是張思鑒最順利的一年,其中大半年的時間里,日銷售額都能保持幾萬元。為了分散風險,他同時還開始經營私域,做社區(qū)團購,公司規(guī)模蒸蒸日上。
直到2023年,線上流量愈發(fā)昂貴,競爭開始加劇,幾乎整個行業(yè)都開始競價。但張思鑒不愿意放棄品質,一度陷入迷茫,“今天你能降價,明天他也能降價,低價是沒有盡頭的”。
在直播電商快速發(fā)展的那段時間,他也遇見了不少問題。有一個大網紅想要帶貨,讓張思鑒準備了超400萬元貨值的產品,但最后剩下很多沒賣出去,全部變成了倉庫里的存貨。食品有保質期,他只好想辦法打折出售,這件事也導致他對直播帶貨的不穩(wěn)定性有了抗拒。
后來張思鑒干脆利用自身優(yōu)勢,把目光轉移到餐飲門店,做餐飲供應鏈的生意,和經銷商談政策,和連鎖店鋪談價格,在線下通過展會獲客,在線上針對這類客戶定向宣傳,“餐飲每天需要的出貨量是固定的,我們做工廠最怕不穩(wěn)定性,今天爆單忙個不停,明天沒單子可能就要停工”。
最重要的是,雖然大家都知道餐飲渠道的訂單是一塊肥羊,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把這個渠道做好。
“第一,你要能夠接觸到大型連鎖餐飲的負責人,并且能夠鏈接上;第二,大型餐飲店的采購一般都需要驗廠,產品質量的穩(wěn)定性需要符合他們的要求;第三,連鎖餐飲店需要的認證體系也比較多,很多工廠達不到這個要求。”張思鑒告訴我們。
“對于大部分餐飲門店來說,產品質量的穩(wěn)定性永遠是第一要素,大部分時候不會因為價格,馬上就把供應商換了,一般都是長期合作。”
而且在他看來,產品的質量才是一切的核心。無論是選擇哪種渠道,只有產品水平過硬,才能走得長遠。
靠實力說話
在潮汕當地,做牛肉丸的門檻并不高,但接大型訂單又是另一回事。
產品的穩(wěn)定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第一是原料,原料分為鮮肉和凍肉,鮮肉做出來的成品彈性更佳,咬合時呈現“脆彈感”;凍肉做出來的口感偏“粉糯”,如果使用凍肉,我們大部分時候都會選擇進口凍肉,穩(wěn)定性更高。
第二是工藝,工藝主要是看師傅的經驗,工人工作是否仔細,“我們家的工廠是我父親那一輩開始做的,所以相較于市面上的很多新工廠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
第三是機器,目前工廠已經實現了全自動化,“從投料到最后包裝出品全程無人接觸,這都不是小作坊可以比的”。
工廠設備
“不管哪個行業(yè),未來一定會越做越細分,越做越專業(yè),不專業(yè)的都會被淘汰。”張思鑒說。
剛回家的時候,他像一個無頭蒼蠅一樣,到處找客戶,后來抓住過風口,也見證了風口的消失,起初也曾被公司的老員工當做小孩對待,但他親自跑業(yè)務,帶團隊,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讓所有人信服。
最后他找準目標,堅持做餐飲供應鏈,不斷升級自家設備,讓每個大客戶驗廠的時候都能放心做出選擇。
對于很多年輕的廠二代來說,玩轉流量可能還在舒適區(qū)內,但如何把控企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和這些比自己還大的老員工打好交道,如何在快速發(fā)展的潮流中維持并放大已有的優(yōu)勢,這些互聯網之外的經營和學問才是未來能夠真正接手家中實業(yè)的關鍵。
張思鑒至今為止沒有做自己的IP,也沒有拍廠二代的生活vlog。他踏踏實實地帶業(yè)務員,也逐漸搭建起了全面的銷售網絡,甚至已經有業(yè)務員出去單干,也能干得很好。
最近聽到“廠二代社群塌房”的消息,張思鑒甚至覺得有點好笑,他從不參加這樣的活動,也不感興趣。用他的話來說,“事都是要自己干的,別人幫不了你”。
去年,他帶領公司實現了年銷售額超6000萬元,早已經從當初那個菜市場莽撞的小伙子成為家里的頂梁柱,“現在才算有資格說自己是接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