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國內沒什么值得報道的了嗎?五一期間,一只掉進火鍋的貓,竟然被主流媒體大肆報道。人民日報、光明網、環球網以及一些地方官媒,都報道了。報道就報道吧,關鍵是用那些詞句太不可思議了。
看看下面這個地方媒體的報道,“不幸消息傳來”“病情惡化”“搶救兩個多小時”“失去了生命體征”,這些詞,以前可都是用在人身上的,如今這樣用在一只貓的身上,怎么看怎么覺得實在太荒唐了。
把下面這個新聞報道里面的一些詞語換一下,完全適合報道一個英雄。去掉“寵物”,把“貓咪”換成人名,把“它”換成“他”,用來報道某個英雄,或者受到關注的人,就非常契合而且非常完美。
不是說我反對救貓,也不是說不能報道救貓。我也喜歡貓貓狗狗,我也支持救貓。但是,救貓歸救貓,我認為不能這樣報道,至少在我們國家現在的醫療狀況下不能這樣報道,這樣報道太傷人了。
說實話,很多人不如這只貓,我們的人間還有更多的不幸需要關注。看看農村,多少人交不起醫療保險,多少人能不去醫院就不去醫院,多少人能不住院就不住院,多少人被放棄搶救任憑病情惡化。
所以,這樣報道救貓,我認為,對于老百姓來說,尤其是對于廣大的底層老百姓來說,看了是很不舒服的,有一種扎心的感覺。有些事情本來沒什么問題,但是就怕對比,一對比問題就突顯出來了。
我憑著生活經驗,憑著對農村老百姓對醫療狀況的態度,憑著在醫院里看到的真實現狀,我有理由相信,把救這只貓的新聞報道讀給老百姓聽,他們一定會感到很難過,感到自己還不如這只貓。
我親眼看過,有的家庭因為貧窮而對親人放棄治療,更聽到醫務工作者說今年有不少人放棄交醫療保險。雖然貓的醫療不能和人的醫療比,但是,對待貓與對待人的態度,卻是可以進行對比的。
掉進火鍋的貓,確實是不幸的,確實需要救治,這是對待生命的正確態度。但是,把這個事兒如此大張旗鼓地報道,而且像報道人一樣報道,這不是在弘揚愛,這是在羞辱人,主流媒體不當如此。
主流媒體、官媒,都應該以人為本,都應該是嚴肅的,關注民生,關注社會痛點,而不應該像自媒體那樣“隨波逐流”。當主流媒體都這樣報道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時,這個社會的公平正義在哪里。
眾所周知,美國災難片喜歡通過救出一只貓來彰顯大愛,美國夏威夷火災也真實地上演了救貓的一幕。莫非我們也學會了通過救貓展示中國人的大愛?而且我們這還不是在災難中救貓,似乎更勝一籌。
且不管美國是不是發展到了人皆優先于貓的地步,我們中國肯定還沒有。我們國家發展不平衡,基尼系數并不理想,貧困戶并沒有達到三菜一湯的程度,醫療這座大山還沉重而穩穩地壓在老百姓身上。
當然,對這件事情的報道,也有的媒體重點放在人上,比如有的媒體重點贊揚店主積極賠償、積極救貓的做法,這是沒問題的。但是有些媒體把焦點放在貓的死亡上,當作人去報道,這就本末倒置了。
河北邯鄲一名村民高調為寵物狗舉辦滿月宴,當地官方直批違背道德風俗,并約談當事人進行教育勸導。這是正確的。貓也是一樣,再怎么高貴,也不能凌駕于人之上,主流媒體應該把握好這個調子。
自媒體本來就是五花八門、喜歡八卦的,所以自媒體關注貓的命運,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作為主流媒體,作為官媒,記者也正兒八經地去打探和報道這只貓的命運,關注八卦的東西,這實在不像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