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農歷四月十二日,在民間傳統文化中,是有著非凡意義的一天。今天不僅是民間傳說的風神誕日,還是民間重要的敬谷日,承載了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藏著農家人對五谷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望。今天農歷四月十二,記住“吃三樣,做二事”習俗,倉廩充實心不慌!
一、吃三樣
1、米糕
這款米糕選用東北珍珠米,做出來的米糕有Q彈的口感。米糕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技術,如果第一次做的不太滿意,不要氣餒,多嘗試幾次,熟能生巧,一定會成功的!
食材:水磨粘米粉、酒釀汁、珍珠米、酒釀(渣和汁一起)、白糖、小蘇打、水
做法:1、提前3天制作甜酒釀,酒釀做好,就可以做老漿了,老漿需要提前1~2天做。將25克水磨粘米粉、12克酒釀汁、13克水混合攪勻,蓋好發酵一天,米漿漲至最高點不再漲高或回落。2、珍珠米先淘洗幾遍,然后加水浸泡一晚上,泡至用手可以捻碎的狀態。3、泡好的米再淘洗兩遍,然后將米與水一起共約910克,放入攪拌機中,再放入酒釀,一起攪打成細膩的米漿。打好的米漿,用手捻搓,不能有粗的顆粒。4、將發好的老漿先拌勻,然后取50克放入新米漿中,充分拌勻,盆邊的米漿用刮刀刮平凈,然后放置于溫暖處,讓米漿發酵至兩倍高、表面開始出現大的氣泡。5、發好的米漿中加入白糖,充分攪勻至白糖融化。盆邊的米漿用刮刀刮干凈,放溫暖處再進行第二次發酵至兩倍高。6、二次發好的米漿中加入小蘇打,充分攪勻,可以根據需要加入果蔬粉拌勻,做成不同口味。7、用刮刀將盆邊刮干凈,將米漿進行第三次發酵,米漿放溫暖處再次發酵至約1.5倍高。8、平盤底部刷油,表面可撒上不同的裝飾配料,放入蒸鍋里,大火燒至冒汽后轉中大火,再蒸約25分鐘,然后關火,燜3分鐘后開蓋取出,放涼后再脫模切塊即可。9、剛出鍋時會比較粘手,注意要等放涼后再切,米糕涼了才好吃,涼了才有Q彈的口感。
2、吃五谷飯
農歷四月十二這一天,老傳統食俗講究要吃五谷飯,寓意祈盼五谷豐登,大倉滿小倉流。豆、米、小米、玉米、糯米混合,淘洗干凈加清水,鍋里煮成一鍋“散香飯”。五谷同煮的意義,在于祈求豐年,也讓一家人的胃口團圓,雜糧飯軟糯香甜,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食材:藜麥、薏米、黑米、糙米、燕麥米
做法:1、取黑米半杯,黑米煮米飯顏色特別好看,一點點黑米就能染紅一整鍋飯。2、取一杯燕麥,加入碗中,倒入清水浸泡一會,把水倒掉,再次加入清水,浸泡八小時,水量一定要沒過米,米會充分吸收水分。3、取一杯糙米,一杯薏米,一杯藜麥,加水淘洗干凈,將泡好的黑米燕麥,加入剛淘好糙米中,攪拌均勻。4、將米和水同時放入電飯鍋中,看水量的多少,用手指甲兒抵住米,水正好在食指第一指節下方一點點就可以。5、啟動電源,按下雜糧飯鍵,開始煮五谷飯,電飯鍋自動跳閘后,先不要著急開蓋,多燜一會兒。6、黑米上色還軟糯,燕麥口感很有嚼勁,好看又好咽的五谷飯。
3、吃面條
農歷四月十二日是民間傳統風神誕日和敬谷日,民間有吃面條的傳統食俗。面條細長且順滑,寓意著風調雨順、一帆風順。同時,“面”與“綿”諧音,也寓意著福壽綿長、好運連連。
材料:牛肉,鹵料,手延素面,油菜,老抽,鹽,蔥,姜。
做法:1、把牛肉加水,鹵料,蔥姜煮開。開鍋后加入老抽和鹽,改小火煮2個小時,關火后,晾涼切片。2、鍋里放水,水開后下入面條,煮開即撈到碗里。3、小油菜放進煮面開水里燙一下,撈到面條碗里,再放上切好的牛肉片。4、加入鹵牛肉的湯,撒上蔥末即可,香噴噴的牛肉素面。
二、做二事:
1、曬谷種
有些地方,人們要把一袋袋谷子攤在院中曬太陽,說是“谷得好日,苗壯穗齊”。小孩幫著沒事就去“撥谷”,圖個秋日好收成。
2、祈福
農歷四月十二日風神誕,人們會在家里進行一些簡單的布置,擺放一些與風相關的裝飾品或擺件,增添節日氛圍;點燃香薰或蠟燭來凈化空氣,迎接風神的到來,念誦一些祈福的話語,祈求平安吉祥,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看風花雪月,品人間美味!感謝閱讀峰兒廚房的美食分享,喜歡我的文章,請給予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