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頭條上聽到一段叫“磐石說歷史”的演講,題目是《歌頌苦難是一種極其可恥的行為》(以下簡稱該演講)。我特地把該演講的內容記錄于下
為什么他們要不遺余力的歌頌苦難?而不是抨擊苦難,你想想,抨擊苦難就必須反思苦難,追尋苦難的源頭,人們就要看到真相,知道自己為什么經歷苦難。就會看明白歌頌苦難的人的丑惡嘴臉。因為歌頌苦難,他們獲得了無窮的利益,為了他們時代能獲得的利益就必須宣揚苦難,這是一條通向成功的必修之路,就必須引導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思想,就必須塑造勤勞致富、吃虧是福的合理性,給人們看到虛無縹緲的美好未來,傾其所有為之奉獻,甚至犧牲生命,最后在苦難中喪失思考,失去自我。
這是一種什么性質的演講呢?它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下面是我的分析理解。
首先,該演講的標題給“歌頌苦難”行為定性,說它極其可恥。但演講并未明確指出什么叫“歌頌苦難”。也就是說,該演講有刻意模糊“歌頌苦難”的概念內涵放任聽者去聯想它的外延之嫌。
該演講也沒有明確指出是誰在歌頌苦難,只是籠統地批判歌頌苦難這種行為。其實,沒有誰會單純地歌頌苦難,更沒有人不遺余力地去歌頌苦難,即該演講批判的歌頌苦難沒有具體的行為人,亦即它批判的對象不存在。既然沒有具體的行為人,批判的對象不存在,而它用詞又那么的刻薄,像是懷著滿腔的仇恨,該演講批判的對象肯定另有所指。到底想批判什么呢?或者說他到底想批判誰呢?
我想來想去,只有一種行為接近于歌頌苦難,那就是當一個人或團體經過艱苦奮斗取得了成功,他自己或者別人倒過來歌頌奮斗過程中經歷的苦難磨礪了他的意志,鍛造了他不屈不饒的精神,使他戰勝了所有的苦難取得了成功。其實,這種歌頌苦難不是歌頌的苦難本身,而是歌頌人經受住了苦難考驗的人的勇氣和精神。比如我們歌頌長征精神,我們不是歌頌長征中紅軍戰士經受的那些苦難本身,而是歌頌紅軍戰士戰勝苦難的勇氣和精神。
邏輯上講,該演講批評的對象不存在,但又卻振振有詞地批判,那么它批評的對象就只能是最接近于歌頌苦難的這種行為:“歌頌勇敢地面對苦難并戰勝苦難的人的勇氣和精神。”
難道人們戰勝苦難的勇氣和精神不值得歌頌嗎?難道歌頌人們戰勝苦難的勇氣和精神就極其可恥嗎?
該演講發問:為什么他們要歌頌苦難而不是抨擊苦難?這里的“他們”我只能理解為歌頌具有面對苦難并戰勝苦難的勇氣和精神的人,事實上不存在不遺余力單純地去歌頌苦難的人,抨擊苦難的人倒是存在的,而且每代都有、不乏其人。
古代就不說了,扯得太遠。只說近代,中國人民經受了太多的苦難。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碑文反復提到的“人民英雄”就是那樣一群抨擊苦難的人。人民英雄們不遺余力地抨擊苦難、反思苦難,追尋苦難的源頭,使人們就要看到真相,知道了自己為什么經歷苦難。于是人民英雄們就團結人民一起去消除苦難的源頭,為此有多少人民英雄倒在敵人的屠刀下?不計其數。于是我們這些因人民英雄們的斗爭獲得幸福的人就滿腔熱情的、不遺余力地歌頌這些人民英雄,歌頌他們不惜犧牲生命也要為中國人民消除苦難的勇氣和精神以及他們取得的光輝業績。這在該演講看來,是不是就是它批判的歌頌苦難了呢?我們是不是就極其可恥呢?
該演講下面的話就更加耐人尋味了。什么“就會看明白歌頌苦難的人的丑惡嘴臉”,難道我們反思苦難的源頭就是為了看清歌頌苦難的人的丑惡嘴臉?難道歌頌人民英雄戰勝苦難的人的嘴臉很丑惡嗎?
尤其該演講的下面一段發揮就更詭異了。什么“因為歌頌苦難,他們獲得了無窮的利益,為了他們時代能獲得的利益就必須宣揚苦難”。哦!原來我們歌頌英雄戰勝苦難是為了獲得利益。這邏輯怎么看怎么不通啊!就算該演講說的是純粹歌頌苦難,怎么因此獲得利益呢?
我只得繼續往下聽:“這是一條通向成功的必修之路,就必須引導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思想,就必須塑造勤勞致富、吃虧是福的合理性”。原來,該演講說的歌頌苦難指的是通常的鼓勵人們吃苦、勤勞、不怕吃虧的行為嗎?可恥在什么地方呢?“極其可恥”是指“歌頌苦難的目的是引誘人們去通過吃苦成功致富做人上人”嗎?這邏輯上就更混亂了。難道該演講是要教育人們不用吃苦、不用勤勞、不用吃虧,就會自然致富、做人上人了呢?還是說追求致富、想做人上人這個目的就是極其可恥的呢?
這種混亂的邏輯使得我不得不繼續往下聽。該演講說:“給人們看到虛無縹緲的美好未來,傾其所有為之奉獻,甚至犧牲生命。”我似乎明白了,原來“歌頌苦難”的可恥在于“給人們看到虛無縹緲的未來”,即歌頌苦難的人的目的是引導人們為了這個虛無縹緲的未來去吃苦、去奉獻、去犧牲。
按該演講的邏輯,既然那個未來是虛無縹緲的,那么犧牲就是不值得的。吃了一輩子苦,什么也得不到,于是“最后在苦難中喪失思考,失去自我。”該演講的結論是:這么一個結局,是可悲的,所以歌頌苦難一開始就是一個騙局,所以極其可恥。
到此,自相矛盾的地方凸顯出來了。我們再咀嚼一下按照該演講的邏輯演繹出來的這一段話:“民英雄們不遺余力地抨擊苦難、反思苦難,追尋苦難的源頭,使人們就要看到真相,知道了自己為什么經歷苦難。于是人民英雄們就團結人民一起去消除苦難的源頭。”注意,以:人民英雄抨擊苦難,引導人民理解苦難的源頭,從而團結人民一起來消除苦難過上幸福的生活——這不就是該演講說的“給人們看到虛無縹緲的未來”嗎?抨擊苦難的人民英雄不成了和歌頌苦難的人一樣的可恥的人了嗎?
到最后,該演講的邏輯基本清楚了。所謂歌頌苦難指的是引導人們去經受苦難。可這是我們教育中的一項常見的內容啊!鼓勵人們為了達到某個美好的人生目標去面對苦難、克服苦難、戰勝苦難。但經歷了苦難并不一定能達到目的,這也是常有的事。于是我們還教育人們接受失敗,但不怕失敗,哪里跌倒就哪里爬起來繼續奮斗,奮斗就是一個經受苦難并戰勝苦難的過程。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也是我們常用的一句鼓勵人們戰勝苦難的話。這一切有什么錯嗎?生活不就是這樣的嗎?怎么到了該演講哪里就成了極其可恥了呢?邏輯清楚了,道理還是不通啊!
聽到這里我終于明白了。原來,該演講的“極其可恥”不是指這個。它的意思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上說的人民英雄們的犧牲是不值得的,用虛無縹緲的美好未來去引導人民英雄們慷慨赴死的人(按該演講的邏輯人民英雄既是抨擊苦難的人又是歌頌苦難的人)是極其可恥的。人民英雄們要么犧牲了,要么最后在苦難中喪失思考,失去自我,行尸走肉般的結束一生。
該演講的謎底終于揭開了,它把從一千八百四十年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的偉大業績和他們在斗爭中接受并使用的理論和堅持的信仰全部否定了!
該演講的意思是:那些“偉大業績”都是不值得的,那“理論”和“信仰”都是可恥的,人民英雄在苦難中喪失思考,失去自我,行尸走肉般地走向可悲結局。該演講想要告訴世人的是:人民英雄們不僅是可恥的還是可悲的。
分析到這里,這是一種什么性質的演講呢?它想產生什么樣的惡劣影響呢?就不用我說了。
頭條上,時不時就可以讀到或聽到類似的演講,講者昂著獨立思考的頭顱,一副正義在身、真理在手的樣子,內容刻薄、惡毒、隱晦、尖酸,就是想否定、諷刺、詆毀、黑化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人民和我們的英雄。
不這樣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很難識破其真面目。干這些的都是誰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唯頭條不知。
注:本文作者為“秦安戰略”智庫核心成員牟林,為本平臺原創作品,歡迎朋友們留言交流,一起網聚智慧、網聚人氣、網聚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