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問題 踐行承諾”大型電視問政節目——《作風監督面對面》5月6日開問。濟南市氣象局、濟南黃河河務局、國網濟南供電公司、濟南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走進《作風監督面對面》演播室就相關問題接受電視問政。
濟南廣電·天下泉城客戶端5月7日訊郭玉強是萊蕪區牛泉街道西牛泉村的種糧大戶,他經營的家庭農場種植了300多畝小麥。郭玉強說,目前,隨著種植技術日漸成熟,農場的效益已經越來越有保障。
“我們種植的品種,第一肥料不是問題,我們都是用的緩釋肥,包括麥種也都是新品種,抗倒伏,抗銹病也不大招蟲,主要是水的問題。”郭玉強說。
問政監督員了解到,當前牛泉街道的農業灌溉,基本可以做到全覆蓋,但是對于種植大戶來說,灌溉一次的費用不低,大大增加了種植成本。
郭玉強表示,灌溉一次,得花不少錢,種植成本太高,如果氣象部門條件允許的話,及時增上幾場雨,對老百姓來說是最大的福音。
濟南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常平表示,片中農民朋友反映的問題,氣象部門的確有大有可為的空間。但從科學和準確的角度講,應該叫人工增雨,因為條件限制,需要在空中有合適的降水條件,沒有水汽無法形成降雨量,是不可能無中生有來造雨,這也是不符合自然規律和科學規律的。
每年春季農業生產用水的關鍵期,降水量比較小,只占全年的15%,這個時期的人工增雨作業,濟南市氣象局也是非常重視的。但受氣象條件和空域的影響,實際成功作業的次數目前就六次。隨著科技的發展,濟南市氣象局將多措并舉提高降雨能力。 來源:天下泉城
今日信息小程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