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出土器物(二)
1.陶罐(M5:2) 2.墓志蓋(M5:3-1)
3.志石(M5:3-2) 4.三彩陶罐(M5:7)
5.銅錢(M5:8) 6.鐮刀(M5:9)
NEWS
新發(fā)現(xiàn)
近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了
晉中市平遙縣北汪湛村唐墓M5的發(fā)掘資料。
該墓的年代在初唐末期,
據(jù)出土的石質(zhì)墓志可知,
墓主為太原郡人士,
為山西地區(qū)初、盛唐過渡階段墓葬
提供了年代標(biāo)尺。
▲北汪湛墓地位置示意圖
2023年12月,為配合基本建設(sh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lián)合晉中市博物館、平遙縣文物所對山西省平遙縣北汪湛墓地進(jìn)行了發(fā)掘。該墓地中部偏北發(fā)現(xiàn)一座磚室墓,編號為M5。
▲M5位置示意圖
M5為豎穴土壙墓道單磚室墓,由墓道、墓門和墓室三部分組成。
墓室平面呈圓形,頂部為磚砌穹窿頂。墓室北側(cè)為棺床,棺床上放置有兩具人骨,北側(cè)人骨為女性,年齡在30~40歲之間,俯身直肢葬;南側(cè)人骨為男性,年齡在55歲以上,腰椎胸椎有關(guān)節(jié)炎,仰身直肢葬;墓室東南角放置三具未成年人骨,均為遷葬,周圍以三塊墓磚進(jìn)行圍擋,均未見明顯葬具。
▲M5平面圖及剖視圖
隨葬遺物共計13件,包括陶罐5件,陶碗1件,陶紡輪1件,三色釉彩陶罐1件,銅錢2枚,鐵器2件,墓志1合2方。
▲M5出土器物(一)
1.陶罐(M5:2) 2.三彩陶罐(M5:7)
3.鐮刀(M5:9) 4.陶碗(M5:10)
5.紡輪(M5:11) 6.鏟(M5:13)
▲M5出土器物(三)
1.陶碗(M5:10) 2.紡輪(M5:11)
3.銅錢(M5:12) 4.鏟(M5:13)
其中,墓志分為志蓋和志石兩部分。志蓋為盝頂形,是唐代墓志形制的普遍形式。志蓋有圖案,腐蝕嚴(yán)重,漫漶不清。志石近方形,志文豎行7行,滿行9字,共46字,楷書。
根據(jù)志文記載,墓主人名諱間,太原郡人士,于武周圣歷三年(700年)葬在汾州平遙縣東二十里王湛村北十里處。由此可知,該墓葬年代為初唐時期。平遙在唐初屬介州,貞觀元年(627年)廢介州,平遙改屬汾州,至天寶元年(742年)又屬西河郡。
該墓志志文所記墓主人下葬位置以初唐“平遙縣”為參照,為進(jìn)一步明確隋唐平遙城的位置提供了佐證。
▲M5墓志志石拓片
該考古項(xiàng)目工作人員介紹,通過與山西其它唐墓出土的器物相比較,可知山西地區(qū)的唐墓在初唐時期的隨葬器物多以灰陶和三彩釉陶為主,釉色較為豐富,盛唐和中唐時期隨著白瓷的興盛開始逐漸成為隨葬器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也與初唐時期流行唐三彩,盛唐和中唐時期流行白瓷存在直接關(guān)聯(lián)。
M5年代在初唐末期,為山西地區(qū)初、盛唐過渡階段墓葬提供了年代標(biāo)尺,墓葬形制及其出土器物為認(rèn)識晉中乃至整個山西地區(qū)唐代墓葬的喪葬習(xí)俗與演進(jìn),提供了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M5銅錢拓片
(圖文來源于“考古匯、山西晚報、文博山西”,侵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diǎn),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盡責(z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