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中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一說起古代大墓,秦始皇陵、十三陵這些名字就自動跳出來了,確實夠氣派。但我們也別光盯著皇帝看,其實古代那些王侯將相、封疆大吏的墓,挖出來一看,里面的寶貝和排場,很多時候一點不比皇帝的差。
這些“二把手”們的地下世界,同樣是機關算盡、奢華無比,藏著他們自己的小算盤和對永恒的想象。
貴族墓葬里的“事死如事生”
中國人講究“事死如事生”,認為人死后會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這種觀念,在古代貴族的墓葬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不僅希望在生前享受榮華富貴,更渴望將這份尊榮帶入地下,延續到永恒。
因此貴族墓葬的規模、形制和隨葬品,往往成為其生前地位、財富和審美情趣的直接反映。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貴族地宮就是他們生前宅邸和社會關系的“地下復刻版”,墓室結構模仿宮殿府邸,有前廳后堂,有臥室庖廚,甚至還有象征性的衛兵和仆役。這種對“生”的極致模仿,清晰地投射出他們對“死”后世界的想象與安排。
也正因如此,古代貴族在營建自己的“地下家園”時,可謂不遺余力。從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卿大夫的“高冢巨墓”,到兩漢時期王侯列侯的“黃腸題湊”,再到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時期門閥世家的豪華墓室,無不彰顯著一個時代的等級秩序與物質文明。
誰說只有帝王才能擁有地下奢華?這些貴族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的排場,一點也不少
如果說墓葬結構是骨架,那么隨葬品就是血肉,它們共同構筑了貴族們理想中的“冥界生活”。翻開這些貴族墓的隨葬品清單,簡直就是一部琳瑯滿目的“地下百貨”名錄。
隨葬品清單堪比“地下百貨”
黃金白銀、青銅玉器、漆木絲綢,這些都是標配。比如河北滿城漢墓的中山靖王劉勝夫婦,不僅身著金縷玉衣,期望肉身不腐。
可這種執念本身就頗具諷刺意味,墓中出土的錯金博山爐、長信宮燈等器物,其工藝之精湛,設計之巧妙,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也堪稱藝術瑰寶。這些器物,不僅是財富的堆砌,更是漢代貴族生活品味的集中展示。
再看長沙馬王堆漢墓的轪侯夫人辛追,她的“地下行囊”更為細致入微。從薄如蟬翼的素紗襌衣,到紋飾精美的彩繪漆器;從盛放著瓜子、肉羹的食盒,到記錄著宴樂、導引圖的帛畫。
甚至還有內容豐富的竹簡帛書,涉及天文、歷法、醫藥等多個領域。這一切,都清晰地勾勒出一位漢代貴婦精致而富有文化氣息的生活,可以說辛追夫人是把整個“家”都搬到了地下。
更有甚者,如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重達2.5噸、由六十五件青銅大小鐘組成的編鐘。這套編鐘不僅是迄今所見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
更重要的是,它至今仍能演奏出兩千多年前的楚聲古韻。試想,在那個生產力尚不發達的年代,鑄造如此規模宏大且音律精準的樂器,需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這背后,是諸侯國君對禮樂制度的尊崇,也是其國力與文化自信的彰顯。
這些貴族似乎堅信,物質的豐足是通往另一個世界幸福生活的通行證。他們不惜將生前所能擁有的一切美好事物,悉數帶入幽暗的地宮,期望在另一個維度延續這份奢華與尊貴。
然而,古代貴族墓葬的奢華,絕不僅僅體現在隨葬品的數量與價值上,其墓室本身的營造,也處處透露著主人的精心布局和高超的建筑藝術。
墓室結構與壁畫里的隱秘世界
從結構上說,它們可不是簡單的墓穴,而是在模仿墓主人生前住的大宅子,想把地上的廳堂、臥室,甚至廚房、糧倉這些功能區,都搬到地下去。
就拿漢代的諸侯王墓來說,主墓室一般都特別大,旁邊還常常帶著幾個小點的耳室、側室,各有用途。
連接這些墓室的墓道也修得相當講究,有的為了防潮,甚至還做了排水的設計。這種費盡心思地模仿地上居所,一方面是想讓墓主人在地下也能過上和生前一樣的生活,滿足“事死如事生”的觀念。
另一方面,也實打實地展現了那個時候的建筑水平有多高。再看墓室的墻壁,那上面往往更是大有文章。墓室壁畫,是這些貴族墓葬里特別值得一看的部分,畫的內容五花八門,信息量很大
漢朝時候的墓室壁畫,主題大多是神仙鬼怪、吉祥圖案、歷史故事,還有墓主人坐著車馬出行的場面。畫這些,無非是希望墓主人死后能成仙,并且繼續保佑子孫后代。
那時候的壁畫,顏色可能看著比較古舊樸素,但畫畫的線條特別有力道,奔放得很,看著就覺得有股勁。
到了唐代,貴族墓葬里的壁畫藝術可以說是更上一層樓。比如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等等,里面的壁畫色彩那叫一個絢麗,畫里的人物形象都非常飽滿,看著就跟活人似的,整個場面也畫得特別宏大。
無論是畫那排列整齊、威風凜凜的儀仗隊,還是畫縱馬追逐、緊張刺激的打獵場面,又或者是畫那些體態豐腴、婀娜多姿的宮廷仕女,還有吹拉彈唱、熱鬧非凡的樂舞表演
這些畫面,都特別真實地把盛唐時期貴族們那種奢華的生活狀態和社會風氣給再現出來了。
所以說,這些壁畫不光是我們研究唐代繪畫藝術的寶貝資料,更是我們直接了解那個時代社會生活的一個直觀窗口。
再往深一層看,墓室里的每一個細節,小到墓穴的朝向,大到墻上的裝飾圖案,可能都藏著當時人們對宇宙、對生死的看法。
舉個例子,漢代墓里經常能看到畫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四種神獸,這其實就跟當時的陰陽五行思想,還有東南西北的方位觀念緊密聯系在一起。
當然了要修建這么大規模、裝飾這么精美的“地下宮殿”,得花多少人力、物力和錢財?想想都覺得驚人。
這也從一個側面讓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社會上的財富是多么集中在少數人手里,貴族階層掌握著多大的特權和資源。
而支撐起這一座座奢華“地下世界”的,是無數普通工匠和勞動者的辛勤勞作,甚至是他們的血汗與生命。
信息來源:《劉賀身高多高?海昏侯國疆域多大?》,澎湃新聞,2024年9月24日。
信息來源:《灣漳墓壁畫四神形象溯源》,2024年1月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