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有關侵權胖東來商標的事件在網上持續發酵。起因源于一家名為“胖都來”的商超在浙江開業,并且有不少名人為其站臺打call。之所以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因為他的名字和遠在河南許昌的“胖東來”高度相似。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涉嫌商標侵權。
當“胖東來”忙著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時,“胖西來”“瘦西去”“胖北來”.......等名字紛紛出現或被申請注冊商標。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窘境讓人哭笑不得。
名字的泛濫和碰瓷,說到底,就是想通過蹭別人的名氣,來壯大自己的腰包而已。殊不知,這只是東施效顰的伎倆罷了。
胖東來之所以成為公眾認可和稱贊的企業,其根本原因就是他的自己宗旨——“用真品換真心”。貨真價實、明白消費、權益保障、員工關懷,這些看起來應該是商家應做的本分之事,卻成為了胖東來火遍網絡的關鍵所在。本應成為行業共同遵守的底線,卻變成了行業的標桿和模范。那這說明了什么呢?
一個正常的消費市場,最根本的原則就是保護合法經營,懲戒非法經營。但是當合法經營得不到保護,非法經營不去懲戒,久而久之,非法大行其道,合法難以生存,這就是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效應。
在大眾重視消費質量和售后服務的今天,誠信二字無非是最好的經營招牌和廣告。而胖東來只是用行動踐行了這一經營原則就被認可點贊,從側面來說是不是值得其他企業反省和思考呢?同時,相關部門的監管是否應該做到保護良幣,驅逐劣幣呢?
如果整個消費市場和消費環境都能像胖東來一樣,那么胖東來的示范作用才發揮到了最好。如果僅僅只有胖東來一家這樣,那么不應當值得慶幸反而讓人感到悲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