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邊境村鎮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群眾收入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猴橋村下轄的黑泥塘村為例,目前,542名村民中有392人進行了邊民互市申報人員備案,邊民互市收入占村民總收入的40%。”騰沖市猴橋鎮猴橋村村委會主任蔡文輝介紹。在猴橋口岸邊民互市貿易場,一輛輛小貨車排成長龍,等著運輸從“邊互通”APP上下單的進口貨物。“2024年,我通過邊民互市貿易收入超過5000元,收入渠道多了,而且可以通過app操作,很方便。”黑泥塘村村民蔡文孝說。
邊民互市貿易是邊境地區特有的貿易形式,也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促進邊境地區繁榮發展的重要途徑。位于云南省騰沖市的猴橋口岸,是中緬貿易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窗口。隨著各項政策落地實施,邊民互市貿易蓬勃發展,口岸經濟質效穩步提升,當地邊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扶持,猴橋口岸旁泥濘閉塞的黑泥塘村“搖身一變”成為邊民互市貿易繁忙的“國門新村”,黑泥塘村群眾和毗鄰的緬甸邊民開展邊民互市貿易互通有無,不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也促進了當地口岸經濟的發展。據統計,2024年,騰沖猴橋口岸邊民互市進出口貨物88.7萬噸,增長54%,貨值22.7億元,增長70.5%。
“我們積極推廣‘互聯網+邊民互市’模式,邊民通過手機即可完成商品采購、申報、交易。去年底,我們還完成了黑泥塘邊民互市監管場所和距離20多公里外的下街一般貿易監管場所‘兩場合一’的轉場工作,實現了監管資源和人力資源集約化管理,查驗效能極大提高。”騰沖海關口岸監管一科科長趙偉說。
為促進邊民互市貿易健康發展,騰沖海關持續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和“智關強國”行動,持續加強落地加工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建立邊民互市二級市場交易平臺,通過“智慧邊民互市監管”不斷完善邊民市場交易流程,并推動形成“境外采購+邊民互市+落地加工+國內銷售”產業鏈,完成落地加工企業備案4家,吸引企業在邊境投資建廠1家,有效延伸了加工鏈條,提升了產業聚集效應。
截至目前,猴橋口岸累計備案邊民12509人,成立專業合作社9個,建立邊民互助組120個。今年前4個月,騰沖猴橋口岸邊民互市進出口貨運量28.21萬噸,貨值達6.49億元。
云南網通訊員呂有富羅山山
責任編輯:李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