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8日)下午,彭博的黑底黃字小作文又刷屏了。
中國據悉考慮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商品房現房銷售制度,說是要按照開發商拿地時間"新老劃斷",政策公布后拿的地就得賣現房,以前的項目不受影響。
這消息一出來,房地產圈又炸開了鍋,有人拍手叫好,有人眉頭緊鎖。
現房銷售制為啥現在提?
說白了,還是這幾年房地產市場的爛攤子逼出來的。
以前開發商靠期房預售,拿了地、挖個坑就能賣樓花,錢先收上來慢慢蓋。
可這兩年暴雷的開發商太多了,購房者交了錢,房子卻爛尾了,維權的事兒層出不窮。
買房這事,最怕"貨不對版",期房就像開盲盒,你不知道交房時會是啥樣。
現在推行現房銷售,購房者能看到實實在在的房子再掏錢,心里踏實多了。
但對開發商來說,這可真是不小的挑戰。
以前靠預售資金周轉,現在得自己掏錢把房子蓋好了才能賣,資金壓力一下子就上來了。
想想看,現在能活著的開發商本來就沒幾個,再這么一搞,估計又有一批得扛不住。
不過話說回來,那些真正有實力、講誠信的開發商,說不定能借此機會脫穎而出。
就像古代做生意,講究的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靠坑蒙拐騙的終究長不了,踏踏實實做事的才能長久。
這政策還有個關鍵詞叫"新老劃斷",也就是新地新辦法,老項目還是按老規矩來。
為啥這么做?
政策制定者也得考慮現實情況啊。現在市面上還有不少在建的期房項目,如果一刀切全改成現房銷售,那些已經買了期房的購房者咋辦?
開發商的資金鏈會不會徹底斷了?
所以得給市場一個緩沖期,讓老項目慢慢消化,新項目按新制度來,這樣既能解決當下的問題,又不至于引發更大的動蕩。
再看看最近的政策動向,三天兩頭就有新消息。
昨天三部委發布會,又是降準降息,又是說要加快出臺房地產新融資制度。
結合起來看,這是要給房地產市場來個全面改革啊。
以前的發展模式確實出了不少問題,高杠桿、高周轉,雖然讓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但也埋下了不少隱患。現在要建立新的發展模式,現房銷售制度肯定是重要的一環。
對咱們普通購房者來說,這絕對是個好事。
以前買期房,提心吊膽的,生怕開發商跑路、房子質量差。現在買現房,看得見、摸得著,房子質量、小區環境一目了然,再也不用擔心貨不對板了。
而且,現房銷售能減少維權事件,讓房地產市場更規范。
不過,也有人擔心,現房銷售會減緩新房供應,畢竟開發商蓋房需要時間,短期內可能會讓市場上的新房變少。
但從長遠來看,規范的市場才能健康發展,這點陣痛是值得的。
你看,房地產市場就像一個大病初愈的病人,得慢慢調理,不能再用猛藥了。
現房銷售制度就是一副調理的好藥,雖然剛開始喝起來有點苦,但能根治病根。
以前靠預售制度帶來的高增長,就像打激素,看著挺壯,其實身體虛得很。現在回歸現房銷售,就是要讓房地產市場回到健康發展的軌道上來。
當然,政策推行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
開發商的資金怎么解決?銀行愿不愿意提供低息貸款支持?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怎么轉型?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各方齊心協力,一定能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就像當年改革開放,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
不破不立,破局的鑰匙,從來握在敢破舊俗的人手里。
現在的房地產市場,破的已經差不多了,是該立的時候了。
現房銷售制度,就是建立新發展模式的重要一步。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實,房地產市場會越來越規范,購房者的權益會得到更好的保障,開發商也會回到靠品質、靠服務競爭的正軌上來。
買房,是老百姓的大事,容不得半點馬虎。
現房銷售制度的推行,讓我們看到了政府規范房地產市場的決心。
雖然過程可能會有坎坷,但只要方向是對的,就值得期待。
作者:言叔,資深財經評論員,堅信 “認知才是最大的不動產”。關注我,用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