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開"白宮示好"的戲服,看透鷹派換血的連環殺招
凌晨兩點,華盛頓突然甩出一份令全球嘩然的談判名單——被中國網友稱為"關稅屠夫"的納瓦羅,竟在中美重啟談判前夜被踢出核心團隊!
就在昨天,瑞士會談的官宣消息剛落地,特朗普火速上演這出"揮淚斬馬謖"的戲碼。社交媒體上,華爾街日報竟用"史詩級讓步"來形容這次人事地震。但當你掀開這層糖衣,會發現里面裹著更陰險的殺招。
一、白宮突然撤下"反華旗手"?先別急著感動!
當那個叫囂"對華145%關稅"的納瓦羅被移出談判桌,某些人開始鼓吹這是"特朗普時代最柔軟身段"。但懂行的人都知道,這不過是華盛頓精心設計的"障眼法三部曲":
1. 苦肉計:讓雙手沾滿關稅鮮血的納瓦羅當替罪羊,轉移對關稅政策本身的火力
2. 緩兵計:用人事調整制造談判回暖假象,實則繼續推進科技脫鉤
3. 離間計:在中歐關系破冰的關鍵期,制造"美國讓步"的輿論煙霧彈
看看白宮遞補上來的人選——前佐治亞州長珀杜,這位表面上的"知華派",五年前就在國會聽證會上公開主張"必須切斷中國稀土供應鏈"。現在讓他坐鎮談判桌,就像派只狐貍看守雞舍。
二、藏在"誠意表演"背后的三把刀
別被白宮的花式操作晃了眼,他們真正的殺招早已浮出水面:
第一刀:關稅明降暗升
雖然移除了納瓦羅,但針對光伏組件的301條款關稅反而從30%飆到45%。這招"棄卒保車"玩得溜——既給國內選民交代,又對中國核心產業持續放血。
第二刀:供應鏈暗戰
珀杜上任后第一個動作,就是重啟"關鍵礦產聯盟"。這個聽著人畜無害的組織,實際是要把中國擠出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還記得2023年他們怎么掐華為芯片的嗎?同樣的劇本正在新能源領域重演。
第三刀:輿論絞殺
《華爾街日報》突然放出"中方考慮讓步"的假消息,配合納瓦羅離任的新聞,明顯是要在談判前動搖我方陣腳。這套組合拳,和2018年制裁中興前的輿論戰手法如出一轍。
三、破局關鍵:看懂中歐聯手打出的"王炸"
就在白宮忙著演戲時,真正的戰略轉折正在發生——5月6日,中歐同步解除政治交往限制,這個信號比十份聯合聲明都管用:
1. 貿易核彈:停滯五年的中歐投資協定突然重啟,歐盟27國集體給美國上眼藥
2. 技術突圍:ASML宣布向中國交付第100臺光刻機,荷蘭用行動撕毀"芯片圍城"
3. 能源革命:中法共建的非洲太陽能電站并網發電,直接斷了美國頁巖氣的財路
這些實打實的動作,可比白宮的人事花邊勁爆多了。當德國總理帶著寶馬、巴斯夫高管擠滿北京國貿大酒店時,特朗普手里只剩波音和雷神的裁員通知書。
四、博弈下半場:我們該如何見招拆招
面對華盛頓的"假面舞會",這里有三個必須焊死的底線:
1. 關稅紅線:145%的懲罰性關稅不撤銷,談什么都是耍流氓
2. 科技防火墻:誰敢動我們的量子計算和新能源專利池,直接拉進"不可靠實體清單"
3. 輿論反制:第一時間揭穿"中國讓步論",用TikTok全球矩陣曝光美方雙標
記住,能逼著特朗普換人的不是善意,而是中歐貿易協定里那1.2萬億美元的市場蛋糕,是東盟13國集體簽署的反保護主義聲明,更是美國超市里漲了300%的中國電動工具價格標簽。
這場博弈最精彩的戲碼,根本不是談判桌上的唇槍舌劍,而是看誰先戳破對方的皇帝新衣。當白宮還在玩"踢人出局"的行為藝術時,我們早已在關鍵技術領域埋下了二十年的暗樁。要談?可以。但請先把關稅屠刀放下,我們只和帶著真金白銀的人做生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