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中美就要在歐洲進行會談了。
中方的官方表述是——應美方要求進行“接觸”。中國外交詞匯向來謹慎,也代表了我們的態度。
美國那邊,有主持人問財長貝森特:“中美對話就像約會一樣,誰打的第一個電話很重要。那么到底是誰先打的電話?”
美國財長挺搞笑的,他不說誰先打,他說:中國沒有打第一個電話!
然后今天,5月8日,有兩個新聞值得關注。
一個是特朗普高調宣布,美國和英國達成了關稅協定,并稱這將是“眾多協議中的第一個”。
而東大商務部則在今天的媒體會上說,“中方不會犧牲原則立場去達成任何協議。”
白宮鋪墊了多天的“重大貿易協議”,結果竟意外“花落”英國,確實讓人意外。
這事就挺搞笑的,美國對英國是貿易順差,還是老親戚,達成個雞毛協議啊。
有網友對美英達成關稅協議進行了總結如下:
“明天畢業舞會你找到舞伴了嗎?”
“當然,我找了個大美女!”
“啊?是誰?”
“我妹妹!”
之前特朗普大肆宣傳的談判對象是日本、韓國、印度,英國的優先級并不高。
結果日本帶頭反抗,還不惜拿美債做威脅,搞得特朗普灰頭土臉。其他的小弟,韓國忙著干總統,印度忙著干小巴,都沒空搭理特朗普。
眼看1個月過渡期就要到了,特朗普不搞出點成績,那是真下不了臺。
更重要的,老中這幾天去歐洲搞經濟會談,美國厚著臉皮蹭過來。5月9日中美正式會談之前,特朗普趕緊把英國拉來達成第一個“重大貿易協定”,可謂是一舉三得,既能給國內紅脖子交代,也能給中國和歐洲施壓。
而我們商務部之所以這么硬氣地回應,“中方不會犧牲原則立場去達成任何協議”,還是秉承著“不跪”的態度,“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更何況,5月7日的印巴空戰,中國武器大放異彩,更加重了我們談判的底氣。
回頭看印巴這次沖突,到處都透露著美國的陰謀。
4月底,克什米爾恐怖襲擊發生前一天,美國副總統萬斯近期剛好就出訪了印度,還簽下了價值120億美元的F-35戰機訂單。而后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美國與印度接近達成關稅協議”。
萬斯訪印,印美即將達成關稅協議,克什米爾恐怖襲擊,全部扎堆在一起了。這劇情就跟小說里安排的一樣——只有人為策劃的事情,才有這么多密集的巧合。
以美國的尿性,搞外交喜歡先造牌后提要求。而中國對待貿易戰的強硬態度,美國在中國周邊搞點動靜,然后趁勢逼迫中國低頭,這種伎倆美國可謂是輕車熟路。
印巴對峙階段,東大的表態可謂非常頻繁。
外長說,“作為鐵桿朋友和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中方充分理解巴方合理安全關切,支持巴方維護自身主權和安全利益。”
而巴基斯坦迅速向中國申請了新的貨幣互換協議,中國則派遣運20送了一批pl15空空導彈過去,并提醒巴基斯坦警惕印度率先開戰。
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中國偏向巴基斯坦,根本不聽印度說什么,中國的立場是必須得讓巴基斯坦贏。
如果輸了,對于當下的中美關稅貿易對抗可以說是巨大的打擊,會讓美國的對華強硬派更加膨脹,甚至綁架美國軍方與中國進行直接武力對抗。
然后大家也看到了,印度率先空襲,老美拉偏架,勒令巴基斯坦不允許出動F16對抗印度。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巴基斯坦用全華班武器痛打三哥,打出0:6的血腥碾壓。
要說老中還是太低調了,都沒怎么宣傳,也就軍工股漲了一波。如果換成美國飛機取得這個實戰成績,好萊塢能拍三部大片。
印巴沖突這個戰果,除了三哥,最難受的就是美國了。中美會談在即,美國怎么辦,成了一個大問題,
美國想談,應該準備好條件和讓步,免得讓選民一看,最后下不來臺。
美國想打,應該準備好彈藥或者別的工具,免得最后打起來,選民一看,還是下不來臺。
就怕軟磨硬泡拉老中會談,談之前拉大英幫場子,然后只是做個樣子,其實不知道怎么談,也沒準備好,最后搞成鬧劇。
其實對我們來講,不管特朗普是真想談,還是作秀,還是想干點別的,我們不需要在乎。
通過印巴沖突,中國武器名揚全球,沙特、巴基斯坦、塞爾維亞等國的訂單都在路上了。
我們不僅站著,還把錢給賺了,這是讓美國最難受的地方。
最新的消息是,印度不打了,又改放水了。前幾天莫迪還宣稱,不會給巴基斯坦一滴水,轉眼就自己打臉,頗有特朗普的風格。
總之,巴基斯坦打得越好,我們就越好談,就像是重慶談判,教員說的那句話——“你們打得越好,我就越安全。”
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不可能在談判桌上得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