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11天,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將滿一年,深陷彈劾危機的賴清德開始“先下手為強”,打算重組他的行政團隊。隨著朝野之爭愈演愈烈,朱立倫開始上場,呼吁賴清德正視關稅戰考驗,藍白兩黨也做好了全面迎戰民進黨的準備。那么,賴清德此舉究竟有何目的?朱立倫又作出了怎樣的表態?
“4.26大游行”活動現場,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發出了5月20日罷免賴清德的呼聲,引發島內各界廣泛支持。眼見再有11天,就是賴清德任滿一周年,同時也是能夠罷免他的日子,在此背景下,深陷被彈劾危機的賴清德,卻在此時想出了一招金蟬脫殼的“妙計”。
據知情人士介紹,賴清德有意在上任一周年之際,進行一次“團隊重組”,更換包括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顧立雄、內務主管劉世芳在內的官員。由于被“點名”的這些人,大多屬于黨內英系、菊系舊勢力,被認為并不跟賴清德“一條心”,外界普遍認為,此次人事布局調整,既是為了鞏固賴系成員在行政團隊中的地位,也是為了應對島內“在野”陣營可能發起的“倒閣”行動。
有分析指出,由于“在野”陣營在臺立法機構中的席位總數達不到三分之二,不符合發起罷免的硬性規定,因此針對賴清德的罷免行動是可能“降級”為針對賴清德的“不信任案”指控。此時,只要賴清德先下手為強,搶先一步“重組團隊”,那么“倒閣”的意義就不復存在。因為賴清德完全可以將關稅問題、兩岸關系問題等一系列麻煩,推到上屆行政團隊身上,順帶重組一個由賴系成員組成的新團隊,自己則隱身幕后操控。
賴清德想“一石二鳥”——借“重組團隊”之機達成清除異己、應對“在野”陣營的目的,國民黨對此心知肚明。不過,近來屢遭臺檢調機構大搜查的國民黨,顯然不會任由賴清德如愿。眼見島內民眾對于民進黨當局的不滿意度再創新高,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果斷上場,痛批賴清德就任一年以來,不僅一事無成,還讓島內經濟遭受了重大損失。
朱立倫指出,民進黨當局應該挺起胸膛,為臺灣講幾句真話,把心血用在臺灣民眾身上、用在經貿政策上面、用在團結上,而不是每天只想著怎么斗“在野”黨。朱立倫還指出,賴清德在經貿談判的過程,未談先跪、未談先送,把最有價值、最有談判籌碼的臺積電拱手送給美國,卻沒有獲得任何好處。
透過這番措辭嚴厲的表態,看得出藍營高層已經抓住了島內民眾對于臺灣經濟形勢的不滿情緒,并將其轉化為動搖賴清德民調基本盤的一記重拳。要知道,關稅戰對于臺灣工廠,尤其是芯片半導體產業的沖擊,無疑是巨大的,勢必會導致許多工廠陷入困境。然而賴清德對此視而不見,只專注于討好特朗普政府,這無益于犧牲島內民眾的利益。
有分析認為,以朱立倫為代表的“在野”陣營大佬之所以明知“下架”賴清德無望,仍然要站出來號召民眾,一方面是因為“藍白”陣營已經被民進黨逼入絕境,只有聯手迎戰才能應對之后到來的“大罷免”風波,確保臺立法機構不落入民進黨之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只有爭取更多選民支持,才能給賴清德制造輿論壓力,進而為接下來的選舉做準備。總的來說,藍白聯手不是為了“求勝”而是為了“求存”——只有穩住民調,削弱民進黨,藍白兩黨才有翻身的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