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特朗普顧問妄圖脅迫外國代表拒購中國商品。但阿根廷的舉動,直接給美國的霸權構想一記重錘。
特朗普政府試圖將中美貿易戰推向新高度,要求各國在中美間選邊站,威脅不配合限制中國商品者將面臨加征關稅。其目的是從供應鏈端孤立中國制造業,重塑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貿易格局,鞏固霸權地位。這種手段美國早有前科,對法國數字稅施壓、以貨幣貶值為由恢復對巴西和阿根廷鋼鋁關稅,貿易談判中也常以知識產權等議題設障,迫使他國服從美國規則。
米萊(資料圖)
阿根廷總統米萊態度的轉變極具戲劇性。初上臺時,米萊以搖滾形象示人,手持象征削減開支的電鋸,將特朗普奉為偶像,競選期間甚至揚言要與中國斷絕關系,稱中國是“刺客”。然而執政后的現實讓他不得不改變策略。阿根廷經濟長期受高通脹、貨幣貶值困擾,2024年外債規模達2767億美元,占GDP的43.8%,但外匯儲備僅有320億美元。米萊推行的經濟改革雖短暫實現財政盈余,卻導致失業率上升、貧困率高達57% 。國內企業生產受限,民眾生活成本飆升,阿根廷迫切需要外部力量打破經濟困局。
在美國無法提供實質幫助的情況下,米萊將目光轉向中國。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有效緩解阿根廷物價壓力,2025年2月阿根廷進口額激增40%多,其中中國商品進口額翻倍。阿根廷當地銷售員直言中國手機質優價廉成潮流,超市里外國商品價格僅為本土品牌一半,深受民眾歡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一處碼頭數據顯示,來自中國的電子產品、輕工產品源源不斷運抵。阿根廷還取消多項進口限制,包括電子產品進口安全性要求,放寬輪胎、水泥等產品進口門檻,無視美國特使要求與中國保持距離的指令,續簽350億元人民幣(50億美元)本幣互換協議,緩解外匯儲備壓力。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的圍堵策略難以奏效。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制造業國家,制造業占全球比重近28%,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孤立中國不切實際。從紡織服裝到高端裝備,從日常消費品到高科技產品,中國制造遍布全球各個角落。美國國內反對關稅政策的聲音不斷,特朗普自己也擔心加征關稅引發消費者抵制。數據顯示,美國198種商品高度依賴中國進口,而中國對美國同等依賴的商品僅68種,持續對抗美國將先承壓。美國農業協會多次抗議關稅政策導致農產品出口受阻,制造業企業也因成本上升叫苦不迭。此外,美國在關稅問題上反復無常,早已喪失他國信任,日本與美談判也僅達成繼續磋商意向,各國均保持觀望,不愿輕易站隊。
貿易(資料圖)
阿根廷的選擇,本質上是對中國經濟實力與合作誠意的認可。中國未采取任何強硬手段,僅憑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就贏得國際信任。作為阿根廷第二大貿易伙伴和最大進口來源國,2023年中阿雙邊貿易額達173.99億美元。中阿本幣互換協議不僅為阿根廷提供資金支持,也降低了貿易成本。中國企業在阿根廷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助力當地經濟發展。這種合作模式與美國的脅迫形成鮮明對比。隨著全球多極化趨勢發展,美國單極霸權愈發孤立,而堅持平等合作的中國,正走出一條更具吸引力的發展道路,未來將有更多國家加入合作陣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