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孔天驕 王艾冰)5月8日,“第一批進入老年徒步團的年輕人已進骨科”話題引起討論,多位年輕人紛紛在話題下發言表示,“自己一個不留神,就被伯伯嬸嬸們甩到看不見影子”“參加一次老年徒步團,才知道老年人才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才走到一半就腳也崴了,臉也花了,雙腿都發顫了”……
為何加入老年徒步團的年輕人會跟不上老年人的步伐?在徒步過程中,年輕人和老年人該如何正確徒步?5月8日,多位運動醫學、骨科專家都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不管是老年人還是青年人,都應因人而異定方案,量力而行健康行,選擇自己合適的徒步環境和徒步量,活動前做好準備活動,在活動量較大時可以佩戴護具進行保護?!?/p>
4月30日,3000余名徒步愛好者在四川樂山徒步,“樂山發布”圖
“老年徒步團成員多為50-70歲的退休群體,年輕時長期從事體力勞動,身體基礎扎實,運動裝備和經驗比較充足,老年鍛煉者通過長期有氧訓練,會顯著增強乳酸氧化能力;年輕人久坐導致,運動中更早出現代謝性酸中毒,并且老年人壓力分布更均勻,運動過程中會一些保護措施,如護膝等,很多年輕人運動時缺乏保護意識,突然運動時,骨骼肌-肌腱復合體彈性模量失衡,易在應變時發生微損傷?!?月8日,航空總醫院骨創傷外科主任石少輝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當下年輕人多為靜態生活方式,久坐時間過長,長期缺乏運動引發肌肉萎縮、關節穩定性下降,骨骼承壓能力退化。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華英匯也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部分老年人會將徒步視為長期愛好,且身體耐力強。而部分年輕人久坐少動,肌肉力量不足,在活動量過大,特別是在爬山等運動時,容易導致運動損傷。”
石少輝建議,年輕人應當建立規律運動習慣?,每周至少3次中低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逐步提升體能閾值,避免突擊式鍛煉;?重視運動科學?,學習基礎運動防護知識,徒步前做好動態拉伸,運動中佩戴護具,結束后進行肌肉放松;?調整生活優先級?,減少熬夜,利用通勤間隙進行碎片化鍛煉(如爬樓梯、平板支撐),緩解久坐對腰椎的壓力。
此外,華英匯還強調,“對于剛開始徒步的年輕人,要循序漸進地參與,可從小強度活動逐步提升強度;雖然年輕人體能占據優勢,但仍需避免過度挑戰極限,及時休息以防運動損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