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 | 天府觀察使(中訪網旗下品牌)
作者 | 方 淓
在城市化浪潮洶涌澎湃、各地紛紛追求“快節奏”發展的當下,成都卻始終保持著獨樹一幟的“慢”姿態。這份“慢”絕非效率的滯后,而是現代化進程與人文關懷深度交融的智慧結晶,是城市發展中難得的溫柔注腳。
1
孝道傳承:觸摸城市的溫情肌理
五一期間,兩則發生在成都的暖心故事,如春日暖陽,瞬間溫暖了全國網友的心。先是一位成都男子毅然辭職,將患病后智力退至“2歲”的母親當作孩子般悉心照料;緊接著,51歲的柴萬斌背著88歲母親游覽成都景區的畫面,更是感動無數人。在鋼筋水泥鑄就的繁華都市中,成都以這般柔軟且堅定的姿態,精準擊中時代痛點,向世人展示其始終堅守的人性溫暖底色。
難道成都專出孝子?五一期間的這兩則新聞,意外揭開了這座城市的“孝道密碼”。
在人潮熙攘的成都黃龍溪景區,來自涼山州會東縣的基層公務員柴萬斌,特意用母親曾背孫兒的背帶,帶著癱瘓四年的母親感受古鎮千年文脈。他背著白發母親漫步景區的畫面,被網友盛贊為“最生動的文明教科書”。另一邊,32歲的張先生,面對患上“額顳葉癡呆”、智力退化如嬰兒的母親,果斷辭職。他用無盡的耐心與愛,將照顧母親的日常,譜寫成現代版的孝道贊歌,讓人不禁想起《詩經》中“孝子不匱,永錫爾類”的古訓。
這兩個發生在不同場景的故事,共同折射出孝道文化早已深深融入成都的城市基因。
漫步成都街頭,不難看到年輕人耐心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機的溫馨畫面;社區里,定期開展的關愛老人活動,也讓老人們真切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關懷。成都的包容文化,讓敬老觀念如春風化雨,浸潤著每一個人的心田。也正是在這份對人性溫度的堅守下,成都一次次摘得“最幸福城市”的桂冠,以獨特的發展邏輯,詮釋著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同共進的城市哲學。
2
包容萬象:構筑心靈的棲居港灣
年輕人究竟向往怎樣的城市?是強大的經濟實力,還是廣闊的發展前景?在物質與情感需求并重的時代,大家更渴望找到一座能安放靈魂的歸屬地——那里有充滿煙火氣的市井生活,有陌生人善意的微笑,更有將個人命運與城市發展緊密相連的溫暖紐帶。而成都,恰恰就是這樣一座城市。
近三年,超156萬青年人才奔赴成都創業就業,如今全市人才總量已攀升至669萬,位居全國第四。僅2024年,就有超50萬青年人才涌入,且成都已連續6年蟬聯中國最佳引才城市,亮眼的數據背后,是這座城市獨特的吸引力。
剛畢業的李曼分享道:“我之所以選擇留在成都,就是被這里的包容文化深深吸引。我熱愛二次元文化,喜歡穿著洛麗塔裙子穿梭在大街小巷,還熱衷參加各類動漫展。在這里,我從未因這些小眾愛好而受到異樣眼光。便利店店員、街邊的大爺大媽,都能坦然接受我的喜好,甚至拍照時還會收到阿姨的熱情夸獎。這種被尊重、被接納的感覺,讓我認定這里就是我想要扎根的地方。”
成都的包容,不僅體現在文化層面,更展現在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上。在郫都區,“蓉易就業”基層服務站點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一對一”幫扶,全力促進重點群體高質量充分就業。2024年以來,成都市累計建成936個“蓉易就業”服務站點,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9.85萬人。這座城市,正以獨有的溫度,成為無數人“來了就不想走”的精神家園。
3
幸福賦能:解碼發展的人文密鑰
在GDP主導城市競爭的當下,成都用實際行動證明:幸福感,就是生產力。
今年第一季度,成都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30.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0%,增速高于同期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且較去年全年提升0.3個百分點。工業領域,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較上年全年加快3.3個百分點;消費市場同樣亮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732.7億元,同比增長6.0%,比上年全年加快2.7個百分點。
亮眼數據的背后,是成都獨特的發展公式:用政策支持降低創新成本,用文化認同增強人才黏性,用生活美學重構產業邏輯。成都的發展軌跡有力證明,城市文明的高度,從不取決于樓房的高度,而在于對生命的敬畏、對文化的傳承,以及對創新的不懈追求。
當其他城市在“搶人大戰”中拼補貼時,成都只是悠然端出一盞蓋碗茶,用實際行動訴說:“在這里,既能承載你的生活奮斗,也能安頓你的心靈歸處。”這座不靠高樓,靠“人情味”出圈的城市,正以其獨特魅力,成為無數人心中的詩與遠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