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渝昆高鐵彝良隧道出口段順利貫通。截至5月9日11:30分,中央主要媒體刊發稿件20篇,省級主要媒體刊發稿件63篇,全網刊發相關稿件近500篇,總閱讀量超300萬人次。重點報道如下:
渝昆高鐵重點控制性工程彝良隧道出口段順利貫通
5月8日,據京昆高鐵西昆公司消息,歷經1254天攻堅奮戰,渝昆高鐵重點控制性工程彝良隧道出口段順利貫通,標志著渝昆高鐵云南段建設再次取得重大進展,為全線建成通車打下堅實基礎。
↑ 5月8日,中鐵五局的建設者慶祝彝良隧道出口段順利貫通。
彝良隧道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境內,地處烏蒙山腹地,隧道全長24.8公里,為雙洞單線隧道,是渝昆高鐵全線最長隧道,也是目前在建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世界第一長隧,分別由中國鐵建大橋局、中鐵五局負責進口段和出口段施工任務,施工過程中需穿越瓦斯、巖溶、涌水、突泥、高地溫、軟巖大變形等極端地質環境,洞內常年平均溫度達40℃,施工難度和安全風險均屬行業罕見。
為確保彝良隧道出口段順利施工,中鐵五局建設者堅持科學組織、精心施工,構建了“地質預報+智能防控+工藝革新”三位一體攻堅體系,高效應用多功能地質鉆機、三維地質雷達與TSP探測技術及“瓦斯自動報警系統”,實施了“防涌水突砂綜合配套技術”“泄壓導流+精細化注漿+帶水作業”組合拳,創新“輔助坑道進入左右線分離式正洞的施工組織技術”“玄武巖段快速成孔鉆爆技術”,鋼柔并重動態支護技術和可調節曲率仰拱模板,解決了快速施工和預防大變形的難題;通過“冰塊制冷+接力通風+自動噴淋降塵”系統,將掌子面溫度從最高45℃降至28℃左右。施工中研發了《隧道周邊眼聚能精準定向切割水壓爆破施工工法》等9項工法、《隧道接觸網預埋槽道安裝定位裝置》等2項專利。平導單作業面月掘進達310米,正洞月均進尺100米,順利實現隧道出口段“零事故”安全貫通。
中鐵五局渝昆高鐵現場負責人劉炳林表示:“此次貫通的出口段長達10204米,共設2個橫洞和1個平導輔助坑道,最大埋深920米,Ⅳ級、Ⅴ級圍巖占比超85%。項目構建‘穿透式安全管控體系’:縱向以‘項目部-分部-班組’三級穿透壓實責任,橫向以‘網格化管理’劃分風險單元,配備專職安全員加強監控預防;組織開展工裝工藝創新,踐行‘以工裝保工藝、以工藝保質量、以質量保安全’的施工管理宗旨,完成彝良隧道出口段率先完成掘進目標,也為后續施工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全體建設者的不懈努力下,渝昆高鐵云南段建設全面進入“沖刺模式”,目前路基土石方工程已完成95%,橋隧施工完成超85%,路基、橋梁、隧道等站前主體工程已基本成型,站后“四電”及站房工程也正在有序推進。
渝昆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約700公里,其中云南段長388.6公里,是云南省內首條設計時速達到350公里的高速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后,重慶到昆明的行車時間將大幅壓縮,極大地提升西南地區與全國的交通便利性,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 5月8日,中鐵五局的建設者在渝昆高鐵彝良隧道內進行瓦斯檢測。
↑ 5月8日,中鐵五局的建設者在渝昆高鐵彝良隧道內進行瓦斯檢測。
↑ 5月8日,中鐵五局的建設者在渝昆高鐵彝良隧道內作業。
↑ 5月8日拍攝的渝昆高鐵彝良隧道出口(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影報道
此外,還有
這些媒體同步報道
新華網
央廣網
中工網
云南日報
圖為施工人員在彝良隧道內加緊施工。
云南發布
云南廣播電視臺
來源/新華社 記者 胡超 攝影報道 人民日報客戶端云南頻道 新華網 央廣網 中工網 云南日報 云南發布 云視新聞七彩云
終審/胡華玉 編審/保進 校對/何淑倩格 編輯/馬思
投稿/ ztsxwzx@126.com
轉載請注明來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