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越過山丘:胡曉明水墨畫展”于華東師范大學篆刻傳承基地啟幕。這場由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篆刻傳承基地與江南文學文獻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展覽,包括35幅水墨新作及25首原創詩詞。
展覽中極具視覺張力的近景山體與金石刀味、獨具特色的水墨語言,既是對傳統山水畫的解構,亦是對生命突圍的詩性詮釋,在濃淡相宜的墨色間奏響“大險大闊、大黑大白”的視覺交響。
展覽主題“越過山丘”,恰是胡曉明教授藝術創作的表達。其筆墨不僅是山水的描摹,更是心象的投射——以詩性超越現實層巒,以哲思回應時代命題。
胡曉明教授說:“這些作品只是水墨美妙的精靈引我探尋無主未明之境的心跡報告。雖然稚氣,畢竟快樂。然而畢竟是學文學的,形式的背后也會有一些詩情與哲思涌動。當然,或有更高的東西藏在山中,以后再說。畫的時候心中總有回蕩的旋律是《越過山丘》,這也是想跟年輕的生命一起共鳴的。”
開幕座談會由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系主任、教育部篆刻傳承基地負責人張索教授主持。
評論家毛時安以“性靈派學者”定義胡曉明的創作氣質,稱其畫作“兼具詩人胸襟與藝術家眼光,以非邏輯的率性筆墨,為傳統文人畫注入新體認”。畫中山水層巒疊嶂,既有摩崖石刻的蒼勁風骨,又融版畫的現代形式感,在豪邁與靈動間達成微妙平衡。
上海市美學學會會長祁志祥則聚焦技法革新:“此次作品在保留水墨暈染隨性之美的同時,更注重形式與技法的精研,堪稱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參加開幕座談會的部分嘉賓與觀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