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合肥人口突破1000萬,我國千萬級人口城市數量達到18個。
人口增長值得慶賀,但更為關鍵的是要關注各城市的小學生人數。
因為非人口普查年份的人口數據都是估算出來的,都是抽樣調查的結果。
一般是千分之五抽樣調查,這個誤差還是比較大的。
所以用小學生人數來判斷一個城市人口增減的真實情況,是一個靠譜的參考維度。
因為每個地方要根據小學生人數匹配合理的教育資源,故而小學生數據不能估算,都是精準數據。
正是精準讓小學生人數成為判斷城市價值的重要指標。
01
我國千萬人口城市是重慶、北京、上海等18城。
各城市于2024年的人口增量各有不同,我根據政府權威公開數據整理表格如下。
2024年,廣州、深圳人口增量在這些城市中表現最為驚艷,分別增長超過15萬,深圳更是增長接近20萬。
這體現了廣州、深圳作為珠三角核心城市的人口吸附能力,在疫情之后,已經徹底恢復往日雄風。
合肥的表現也堪稱完美,以接近15萬的人口增量,成功突破1000萬人口大關,與各位千萬級“大佬”齊聚一堂。
杭州、長沙也表現不錯,雙雙都有超過10萬的人口增量。
西安和鄭州作為北方城市人口增長的“扛把子”,也有七八萬的增量。
表現低迷的是四大直轄市,北上渝是負增長,天津則是0增長。
北京和上海是減量發展的結果,而天津和重慶則是不得已的減少。
這里要重點說一下臨沂。
臨沂雖然躋身18個千萬人口大城市之一,但臨沂其實主要是作為一個地級市的行政區劃形象出現的。
也就是說,臨沂本身市區范圍不大,但是作為一個地級市,管轄范圍大,鄉村人口眾多,所以總人口超過了1000萬。
在下面分析千萬級各大城市小學生人數的時候,我沒有把臨沂放到里邊去。
正如我上面所說,臨沂不是大城市,更是一個地級市行政區劃的概念。
并且臨沂未來的人口肯定是持續減少的,不出幾年將會掉出千萬級人口城市序列。
02
除了臨沂,其他17個千萬級大城市的小學生人數排名如下。
重慶、廣州、成都位列前三甲。
重慶作為人口最多的直轄市,小學生在校生人數突破了200萬,也是唯一一座小學生在校生人數突破200萬的城市。
但是,重慶人口已經連續兩年下降,未來,重慶大量的農村人口還會向重慶市區或其他城市遷移。
大量農村學生減少,重慶小學生人數以后持續下降將是趨勢。
這里有人可能會說,重慶以一個“省”的體量,農村人口也很多啊。
是的,重慶的小學生里面鄉村學生也不少,但是重慶作為直轄市,光主城區的數據就有資格排進前列。
廣州和成都的小學生人數雙雙突破130萬,這兩個城市充沛的勞動力將是其競爭的優勢。
2024年深圳的小學生數據暫未公布,但可以肯定位居第四沒有懸念。
蘇州的小學生人數未來突破百萬也只是時間問題。
鄭州的小學生著實有點多,120萬的體量。
鄭州總的人口比武漢要少70多萬,但是小學生卻比武漢要多將近40萬。
這跟兩個城市的人口年齡結構有關。
2023年底。武漢全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218.88萬,占戶籍總人口的23.05%。
同期鄭州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為166.9萬,占戶籍總人口的17.9%。
北京和上海的小學生人數幾乎沒有增加,甚至上海還減少1萬,因為二地減量發展,預料之中。
西安的小學生人數突破了100萬,可見西安作為2024年的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貨真價實。
西安所在的陜西省雖然人口不多,但是西安作為西北第一城,人口腹地其實輻射了陜西、寧夏、甘肅、內蒙等西北諸省區。
所以,西安潛在的人口資源足夠多。
長沙和武漢,作為中部兩座重點城市,近年來吸引了眾多一線城市人口回流定居,小學生數量也是穩步攀升。
尤其長沙增速迅猛,以近90萬小學生逼近上海,而長沙的總人口才1000萬出頭。
杭州這兩年人口增長迅猛,但是小學生人數增長得并不多。
我以為,由于杭州工作機會多,工資待遇不錯,所以好多家長前往杭州工作。
但是杭州的生活成本較高,所以他們把孩子放在了老家上學。
2024年,東莞增長了將近9萬人,小學生卻減少了1萬多。
有可能是人口統計估算偏差,也有可能先是青壯年勞動力遷移到東莞,然后才是家屬隨遷,小學生數量變化會有滯后期。
石家莊則要注意了。石家莊工作機會并不多,但總人口增長了,小學生人數卻減少了3.1萬。
當然,石家莊總人口才增加1萬多人,人口抽樣有偏差也正常。
但是,長遠來看,石家莊人口增長的壓力不小,主要是北京和天津虹吸。雄安新區反而不會對石家莊造成威脅。
03
近年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分化明顯,不同城市的小學生數量也出現分化。
人口和資源正在不斷向頭部城市聚集。
雖然像臨沂、南陽這樣管轄范圍大的地級市小學生也非常多,2024年臨沂小學生有超過100萬,南陽也有將近90萬。
但是因為這些地級市下轄不少縣和縣級市,市域人口總量大,人口外流數量也大,戶籍人口均遠超常住人口。
再加上這些地級市人口在逐漸遞減,故而這些地級市的小學生人數多寡無法反映當地的經濟活力。
還有一些城市如南寧、泉州等地,眼下年輕人眾多,小學生人數也很多。
但以后繼續增長依然困難,因為全國的大趨勢都是人口減少,以后能吸引人口持續聚集的只能是少量大城市。
以上17城便是標桿。
這些城市的小學生人數增長,是衡量城市、區域人口流動變化的重要指標,也是城市活力的重要體現。
小學學生的父母正值青壯年,小學在校生數量多,相對應的這個城市的青壯年就多,而青壯年正是城市建設的核心力量也是城市消費的主要人群。
城市產業發達,吸引了大量其他地方的年輕人口來工作、生活、定居,而這些人群又轉化成為城市發展所需要的重要勞動力資源和人才資源,城市和人群實現了雙向奔赴的美好。
一個明顯的例子,學生數量眾多,對學區房的需求就會提升,直接促進了區域內房地產市場的活躍,各大城市的學區房房價漲幅等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趨勢。
此外,人們選擇在一個城市生活已經綜合衡量了各種因素,最終穩定下來都是用腳投票的結果。
所以,想知道自己的城市有沒有吸引力,看看小學生數據就知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