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看看新聞報道,中方于5月9日 - 12日訪問瑞士,期間與美方舉行會談。談判消息傳來后,金融市場有了反應。道瓊斯指數期貨立刻上漲超過200點,漲幅達到0.6%。標準普爾500指數期貨上漲0.7%,納斯達克指數期貨上漲0.8%。這體現出全球市場對中美談判的期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全球經濟學家都預警,特朗普時期的貿易競爭會給全球經濟帶來災難性影響,預計美國會是受沖擊最嚴重的經濟體之一。很多美國經濟學家和大型銀行也預測,美國經濟今年可能陷入衰退。這也說明中美間談判是全球都渴望推進的事情。
特朗普(資料圖)
中美之間存在著深層矛盾。中國不斷謀求更好的發展,而美國卻覺得這威脅到其“老大”地位,想方設法遏制中國發展。這種矛盾難以通過簡單談判快速解決,必定是一場長期的博弈。
美國商務部4月30日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按年率計算,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環比萎縮0.3%,這是2022年以來的首次收縮。這一情況超出市場預期,凸顯美國政府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持續上升,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下滑。第一季度凈出口對GDP拖累達4.83個百分點,企業因擔心關稅上升大規模囤積庫存;個人消費支出雖增長1.8%,但比去年第四季度4.0%的增速明顯降低;聯邦政府支出減少5.1%,給經濟增長拖了后腿。
專家分析,美國第一季度數據顯示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產生全面負面影響。美國與其他國家貿易摩擦因關稅政策加劇,企業為規避成本提前增加進口,導致一季度貿易逆差創紀錄擴大,拉低GDP。消費者信心受打擊,消費支出減少,一季度美國個人實際消費支出是2023年第二季度以來新低。
企業也因關稅不確定性減少投資,就業市場崗位減少,4月美國私人部門就業人數僅增加6.2萬人,是去年7月以來最小增幅。高盛公司也將美國第一季度GDP增速大幅下調至負0.8%。而且3月美國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到1620億美元,是歷史新高,商品進口額大幅增長,出口額卻增加不多。
特朗普(資料圖)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透露,本周貨運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約35%,從中國進口貨物數量減少超一半。許多進口商取消訂單,不愿支付高額關稅,他們認為關稅可能讓中國商品價格上漲一倍以上。洛杉磯港原本預計5月有80艘船抵達,20%已被取消,6月已取消13個航次。物流和貨運代理公司首席執行官表示,進口商和零售商因高額關稅成本,未來發貨量可能下降60%,美國消費者很快會感受到變化。
集裝箱數量減少意味著到貨量減少,之后會出現短缺,價格上漲。美國零售聯合會預計2025年下半年美國進口量同比下降至少20%,中國進口量降幅更明顯,摩根大通預計美國從中國進口量將下降75% - 80%。美國3月貿易逆差達1405億美元,經濟學家預計進口激增勢頭最多持續幾周就會崩盤。
特朗普上臺后挑起貿易戰,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中國船舶也被針對,要被征收高額費用。在關稅政策生效前,美國企業大量囤積材料等。數據顯示,美國3月貿易逆差情況糟糕,后續進口雖可能先增加但隨后會迅速減少。企業提前訂購商品應對,新關稅實施會使通脹上升,給消費和經濟增長帶來更大阻力。
特朗普(資料圖)
此次中美在瑞士的談判,雖說一次談判解決不了長期問題,但談總比不談好。中國可以通過談判明確美國政府的戰略意圖和談判誠意。而且這次接觸和會談由美方提出,說明美國有跟中國談判的急切需求。至于談判能不能成功,得看中美雙方能否相向而行、共同努力。中國參與談判是為了堅定維護自身利益。
未來中美談判會成為第三方與美國關稅談判的風向標,日本、歐洲、東南亞、加拿大、墨西哥等美國主要貿易伙伴都在觀望,看中美談判進展來決定自身態度。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讓這些國家對美國也有擔憂。美國挑起貿易戰,若最后為衰退經濟陪葬,也是其自身政策的結果。強硬的中國給其他國家做出了榜樣,也表明以妥協求發展沒出路,以斗爭求發展才有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