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小米SU7(參數丨圖片) Ultra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讓其再次成為了車圈頂流,但這次不是因為性能炸裂,而是因為一場關于裝飾還是功能的爭論。直到近日,小米汽車的官方回應,承認碳纖維開孔設計“主要為了造型復刻”,僅附帶輔助散熱功能,徹底撕掉了“空氣動力學”的標簽。這場風波看似是營銷翻車,實際上很難不讓人懷疑小米汽車造車對造車工業的嚴謹性有沒有最起碼的尊重。
需要明確的是,小米SU7 Ultra的碳纖維前艙蓋本是個“計劃外產物”。根據官方回應,量產版最初設計的是普通鋁制機蓋,但2024年10月原型車紐北賽道測試時,開孔造型意外走紅,超80%用戶調研要求“復刻同款”。工程團隊不得不在37天內完成從鋁到碳纖維的緊急切換,甚至為此調整了12條產線的焊接參數。
然而,倉促上馬的設計會不會埋下隱患不說,更尷尬的是,花費4.2萬元高價卻只能購買一個“心情件”,不少車主感嘆道:以為買了能提高性能,結果是個皮膚包。
在宣傳上,小米對碳纖維機蓋的宣傳始終在功能與裝飾間搖擺。發布會上強調“雙風道空氣動力學設計”,官網標注輔助輪轂散熱,在潛移默化中給用戶植入性能升級的期待。但在部分網友實測中,鼓風機對著開孔猛吹,紙巾紋絲不動,隨即在部分車主的拆解中發現,風道與散熱系統的關聯并沒有很大。
而在輿論已經爆發后,小米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這樣的:未交付用戶可換回鋁制機蓋,已提車用戶送2萬積分(約2000元)。但這波操作卻又引起了新的爭議。
首先是誠意不足,正如前文提到的,碳纖維機蓋4.2萬元選裝價和目前20000積分的賠償力度,難免會讓人覺得誠意打骨折,其次便是改配窗口期太短,總計僅開放2天時間,就算小米汽車用戶和互聯網用戶群體高度融合,也難免會出現遺漏的情況。
更微妙的是,小米堅持用積分而非現金補償,不想直接現金賠償,這種互聯網式打法,在汽車行業顯得格格不入,畢竟車主要的是透明,而不是這種所謂薅羊毛的機會。
汽車網評:小米SU7 Ultra的碳纖維機蓋,本可以成為用戶共創的典范,卻因過度營銷和工程妥協淪為爭議焦點。當車企把網友的需求看得過分重要,卻忽視基礎驗證時,正常汽車研發的路徑必然會走偏。雷軍曾表示,用戶教會我們的比風洞更多,但汽車工業的進步,終究要靠實驗室里一步一步測出來的數據支撐,而不是社交媒體上的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