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將于19日啟程前往中東和歐洲,這是他上任后的首次出訪,打破了數十年來首訪鄰國的傳統。這次行程被外界解讀為對拜登外交遺產的一次“清算”,尤其是在中東戰略和盟友關系上,特朗普似乎要完成前任未能實現的目標。
特朗普此次出訪的核心目的地是沙特、卡塔爾和阿聯酋,其中沙特尤為關鍵。早在2017年,他就將沙特作為首訪地,這次更是帶著一份超過1000億美元的軍售協議而來。根據路透社消息,美國頂級防務承包商將參與供應先進武器系統,包括F-35戰機等關鍵裝備,預計協議總金額可能突破3000億美元。
特朗普資料圖
這一軍售計劃背后有多重考量。一方面,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已承諾未來四年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這相當于給特朗普政府遞上了一張“入場券”。另一方面,美國試圖通過強化與沙特的軍事合作,在中東地區構建一個類似“阿拉伯版北約”的同盟體系,以對抗伊朗的影響力。相比之下,拜登任內雖然重啟伊核談判,但始終未能達成實質性協議,沙特等海灣國家對美國的安全承諾逐漸失去信心。
拜登的外交政策以“價值觀同盟”為核心,強調與歐洲盟友的協調,推動北約東擴和對烏援助。但他在任期間,北約內部軍費分攤問題始終沒有解決,歐洲國家的軍費開支仍不足美國的一半。特朗普則截然不同,他更注重實際利益,上任后立即要求北約盟友將軍費占比提高到5%,并威脅對不達標國家加征關稅。
在中東問題上,拜登試圖平衡沙特和伊朗的關系,但收效甚微。特朗普則直接選擇“選邊站”,不僅支持沙特在也門的軍事行動,還計劃在訪問期間與普京會晤,討論如何共同應對伊朗核問題。這種交易式外交雖然被批評為缺乏原則,但短期內確實能為美國帶來經濟利益。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的中東政策也存在明顯風險。首先,巨額軍售可能加劇地區軍備競賽,尤其是在巴以沖突持續、伊朗核問題懸而未決的背景下。其次,過度依賴沙特可能損害美國的國際形象,特別是在人權問題上,沙特近年來的爭議行為一直受到國際社會批評。
此外,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策略可能進一步削弱北約的凝聚力。據北約前高官透露,歐洲國家對美國的信任度正在下降,越來越多的領導人開始考慮“后美國時代”的外交策略。如果特朗普繼續堅持強硬立場,跨大西洋聯盟可能面臨全面坍塌的風險。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所長孫德剛指出,特朗普的中東政策是對奧巴馬時期“平衡戰略”的徹底否定,他試圖將沙特打造成美國在西亞的支點國家。但這種做法可能導致地區力量失衡,反而為伊朗擴張提供機會。
特朗普資料圖
同濟大學教授夏立平則認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具有明顯的“交易性”和“不可預測性”,雖然短期內能為美國帶來經濟利益,但長期來看可能損害其全球領導力。相比之下,拜登的價值觀外交雖然推進緩慢,但更符合美國的傳統戰略利益。
特朗普的首訪行程揭開了其第二任期外交政策的序幕,中東地區再次成為美國戰略重心。他試圖通過軍售和經濟合作重塑盟友體系,完成拜登未能實現的目標。然而,這種交易式外交能否帶來長期穩定,還是會加劇地區動蕩,仍需時間檢驗。正如拜登在卸任后所批評的,特朗普的政策正在將美國推向“全球信任危機”的邊緣,而國際社會也在密切關注,這位“交易大師”能否在外交棋盤上真正“贏下一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