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的會議大廳里氣氛凝重。幾位中國工程師剛剛從巴加莫約港建設工地趕來,滿懷期待地等待與坦方官員簽署最后的合作協議。可會議剛開始,坦方代表卻突然宣布:“我們決定單方面終止與中國的港口合作,所有協議作廢。”消息一傳出,現場一片嘩然。
有人低聲痛斥,有人茫然無措,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這一決定意味著中國前期投入的上百億人民幣和多年心血付之東流。
要知道,坦桑尼亞自上世紀60年代建交以來,一直是中國在非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五十多年里,中國對坦桑尼亞的援助可謂不計其數——從坦贊鐵路到醫院、學校,再到農業、礦業、港口等各種大項目,一條條“友誼之路”把兩國緊緊連在一起。可就在大家以為“鐵哥們”關系牢不可破的時候,坦桑尼亞卻突然“反水”。
不僅中方措手不及,連西方媒體也感到震驚:“中國幾十年的苦心經營,難道就這么被一筆勾銷了?”
很多人不理解,坦桑尼亞為什么敢對中國“翻臉”?真是嫌中國援助不夠,還是背后有別的力量在操控?其實,事情遠比表面復雜。馬古富力總統上臺后,高舉所謂“民族主義”大旗,不斷挑剔中國合作條款,要求縮短租期、增加投資、承擔更多本地安置費用。
與此同時,西方國家趁虛而入,拿著“債務陷阱”的話題大做文章,承諾提供“更友好”的融資。坦桑尼亞政府一時頭腦發熱,覺得“左右逢源”能撈到更多好處,結果反而把自己推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但真正讓人心寒的是,坦桑尼亞最終并沒有等來西方的金元和工程,反而丟掉了中國的信任和支持。港口項目擱淺,經濟增速下滑,連帶著基礎設施建設也停滯不前。
回頭來看,這一場“反水”,到底是誰賺了便宜?又是誰吃了大虧?
坦桑尼亞的“反悔”讓很多國人心里憋了一口氣:“我們幾十年雪中送炭,到頭來卻被背后捅了一刀,值得嗎?”這種情緒在網上一度很熱,有人甚至主張“干脆別援助了,留著錢給自己人用”。但事情真有那么簡單嗎?
先說錢的問題。很多人以為中國援助非洲都是“白給”,其實并不是這樣。大部分援助是以低息貸款、工程總包的形式投出去,項目建成后,非洲國家要按合同還錢,并不是無條件贈送。更關鍵的是,中國企業拿下了大量基建訂單,國內的建材、機械、勞務輸出也因此繁榮了起來。
拿坦贊鐵路來說,不僅讓非洲資源順利運回中國,還讓中國的工程隊伍、設備、技術得到鍛煉,帶動了一大批相關產業。
再說戰略意義。非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長最快、市場潛力最大的地區,也是各大國角力的“博弈場”。中國在非洲深耕幾十年,不只是在做生意,更是在爭奪國際話語權。
非洲54國在聯合國有42票,關鍵議題上經常力挺中國。
想當年中國重返聯合國,正是靠非洲兄弟“一票一票”投出來的。現在在人權、技術、貿易等全球熱點問題上,非洲國家依然是中國的重要“朋友圈”。
還有資源和產業鏈安全這一層。現代工業、能源、航運都離不開石油、礦產、稀土等原材料。
非洲擁有全球近一半的未開發資源,中國在這里投資港口、鐵路、公路,不只是幫非洲發展,也是為了自己未來幾十年的工業、能源安全鋪路。你手里的手機、家里用的電器、修房子的鋼材,其中不少原材料都來自非洲。沒有這些資源,咱們的日子也會受影響。
當然,坦桑尼亞的“反水”讓我們看清了援助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中國政府和企業也在反思:今后對外援助不能靠“感情投資”,要更加理性、講規則、講利益。
現在,中國已經把注意力轉向吉布提、埃塞俄比亞等更穩定、合作意愿更強的國家,形成了“多點布局”,防止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中國援助非洲幾十年,感情投入很深,但現實卻一直充滿波折,坦桑尼亞反水,只是冰山一角。
很多人說,“非洲國家翻臉比翻書還快”,其實背后有復雜的國際環境和歷史包袱。
拿坦桑尼亞來說,上世紀獨立時經濟一窮二白,靠中國的鐵路、醫院、學校才有了今天的基礎。可一旦經濟起色、外部環境變化,利益誘惑一多,立場就容易動搖。
更麻煩的是,很多非洲國家還在“新舊殖民主義”的夾縫中掙扎。一方面,他們確實需要外來資金和技術,另一方面,又擔心被大國控制、喪失主權。加上西方國家和輿論有意炒作“中國債務陷阱”,讓非洲精英和普通百姓都變得敏感,既想要中國的好處,又怕被“套牢”。
有的國家領導人換一屆,政策就換一套,昨天還親密無間,今天就可能鬧掰。
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援助必須“既講感情,也講規矩”。一方面,要保持靈活,遇到挫折不輕易翻臉,給對方留臺階下。坦桑尼亞出事后,中國沒有公開指責,而是迅速調整戰略,暫停援助、加強與其他國家合作,同時繼續在外交上保持溝通。
2025年春節,兩國還一起舉辦了大型招待會,顯示關系正在慢慢回暖。這種“進退有度”,讓中國在非洲依然有話語權,也為將來修復合作留下可能。
另一方面,中國也在悄然改變對非援助的模式。現在更強調“互利共贏”,注重項目回報和風險防控。對合作國家的選擇更慎重,優先支持政治穩定、信譽好的伙伴。對外宣傳上,也更加主動,積極反擊“債務陷阱”等不實說法,讓世界看到中國援助的真實成果。
未來,非洲依然是中國全球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只要雙方堅持互利共贏,坦誠溝通,合作空間還會越來越大。坦桑尼亞事件給我們上了一課,但不會改變大方向。
畢竟,“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斷”。
中國在非洲已經有了深厚的基礎,幾十年努力不是一句“反水”就能抹殺的。
你以為非洲的事和普通人沒關系?其實,非洲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到你我。家里的家電、汽車、手機、油價,很多都和非洲的資源、市場息息相關。
中國對非洲的援助,不只是“做慈善”,更是為了咱們自己的未來。
坦桑尼亞反水固然讓人心寒,但這只是路上的一個小坑。只要方向沒錯,路就還在腳下。
你覺得援助非洲到底值不值?如果有一天非洲真的騰飛了,咱們是不是也能分一杯羹?這不是一句話能說清的事,但值得我們每個人認真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