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戰結束24小時,也該到了戰后復盤的時刻,那么,在此次印巴之間持續兩個小時的空戰中,雙方體現出了怎樣的戰役和戰術水平,又分別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印度空軍幾架被擊落的戰斗機是怎樣被巴基斯坦空軍擊落的,在擊落之前可能實施了哪些戰術動作,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二。
空中戰役的組織角度來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表現都不錯,相對來講巴基斯坦空軍更甚一籌,其實印度空軍在5月7日凌晨的空戰中,不能說一團糟,只能說確實是盡力而為了,首先是組織起了80多架飛機的大機群,從多個方向發起進攻,目前來看在斯利那加方向,旁遮普邦方向,拉賈斯坦邦方向等三四個戰役方向,都有印度戰斗機行動,這是看準了巴基斯坦空軍規模有限,面對印度空軍的大規模進攻不能做到處處提防,總有印軍能夠突破得手的問題。
同時,印度空軍在夜間的行動中,合理選擇起飛時間,在凌晨2到3點左右開始出擊,機群基本上攜帶的都是防區外攻擊彈藥,比如風暴陰影巡航導彈,狂暴式空地導彈等等,可以在巴基斯坦國境線之外發起進攻,同時從戰后的情況看,印度空軍的S-400防空系統、9M96E防空導彈等也都參加了戰斗,可以想見印度空軍這次是很認真的組織了一個地導和戰斗機聯合組成的火力殺傷區域,相比2019年,可以發現印度空軍的空中戰役組織能力是有了些進步的。
但印度空軍有進步,巴基斯坦空軍的進步顯而易見更大,首先巴軍緊緊地抓住了這場空戰的關鍵,那就是這是邊境摩擦,你出動大機群沒用,但是我只要能抓住機會擊落你的幾架戰斗機,那么制造出的新聞效果就足夠提振我自己的士氣,也足夠給印度空軍以較大的震懾迫使其停止行動了,因此,巴基斯坦空軍雖然出動了30到40架戰斗機,但是絕大多數飛機都只是敲邊鼓,甚至沒有管印度空軍發射空地武器,只有其中個位數的殲-10CP戰斗機是主攻手,就是奔著印度空軍的戰斗機來的。
為了確保這幾架殲-10CP戰斗機,巴基斯坦空軍應當是集中了全部的保障力量,比如預警機指揮,數據鏈支持,電磁掩護,地導攔截圈掩護等,從殲-10CP戰斗機行動的方向來看,很有可能只有斯利那加,旁遮普兩個方向各有一個四機編隊,由預警機指揮,同時配屬電子戰機實施電磁掩護、致盲印軍雷達等,這些主攻機群是巴基斯坦空軍真正的殺招,保障力量,體系的完整程度都超過了印度空軍的機群。
所以,在空中戰役組織上,印度空軍看似出動了80多架戰斗機,卻龐大笨拙,戰機的數據鏈之間互相不聯通,需要經過預警機和地面指揮所復雜的轉接程序,而巴基斯坦空軍雖然出動的飛機比印度空軍少一倍,但體系完整,空中有預警機指揮,有電子戰機掩護,多機群多方向行動掩護真正的主攻機隊,且巴基斯坦空軍目標明確,就是要擊落印度戰斗機,所以雙方的體系和戰役組織從一開始就高下立判了。
而從空戰裝備的角度來說:印度空軍更是被巴基斯坦空軍從主戰機型,到配套的空對空導彈,完全壓制,這一點印度空軍沒啥好說的,敗的是心服口服,從戰斗機單機態勢感知能力來說,印度空軍幾款能打的戰斗機,蘇-30MKI戰斗機配的是N011M雪豹無源相控陣雷達,這款雷達的性能即使放在2010年代也不是很突出,雖然是無源相控陣體制但是信噪比性能不好,后臺解算能力差,俄羅斯公開的外貿版本對于戰斗機類目標探測距離只有120到150千米,這個性能即使是對一些晚期的平面縫隙陣全波形雷達也沒什么優勢。
而陣風戰斗機配備的泰利斯REB-2-AA有源相控陣雷達,這款雷達的架構已經很落后了,完全不是數字陣列雷達,而且只有838個T/R組件,還是上一代砷化鎵組件,說是對空中目標探測距離200千米左右,這個數據說真的,很一般,即使是對梟龍戰斗機的KLJ-7A雷達都算不得什么好數據,而這已經是印度空軍堪稱劃時代意義的火控雷達了,就這點技術水平,被殲-10CP的雷達完爆。
至于PL-15E空對空導彈,那對于印度空軍來講完全就是個BUG,巴基斯坦自己公開說7日凌晨的空戰,有些中距攔射是在160千米外發射的,那這就意味著PL-15E的射程可能還不止標稱的145千米,這個射程已經遠遠超過了印度空軍現在所有的空對空導彈的射程,目前印度空軍手里的R-77導彈,在2萬米高空2倍音速互相接近的情況下才能做到100千米左右的射程,而陣風戰斗機在沒有配備流星的情況下,使用的米卡導彈射程只有60千米,甚至比R-77還要短,這兩種導彈在PL-15E面前簡直就是代差,讓印度空軍的超視距攔射完全處于下風。
而更重要的是,無論是殲-10CP戰斗機的相控陣雷達,還是PL-15E空對空導彈的制導雷達,現在來看,都是低可截獲概率設計的,所謂的低可截獲概率,就是通過有效的頻譜管理,降低雷達射頻信號被對手戰斗機的RWR設備截獲、反向定位的概率。
而印度空軍的蘇-30MKI戰斗機,幻影2000戰斗機配備的雷達告警設備,基本都停留在第三代雷達告警接收器的水平上,檢測帶寬不夠,只有陣風戰斗機的雷達告警接收器的性能不錯,但蘇-30MKI戰斗機等配備的RWR設備,要檢測殲-10CP戰斗機和PL-15的火控信號,現在來看非常困難,而陣風戰斗機,很有可能也會被巴基斯坦空軍的電子干擾機嚴重干擾,導致很難分辨出火控雷達的制導信號。
所以,從空中戰役組織的角度來說,巴基斯坦空軍可能出動的2個4架殲-10CP戰斗機機組是干啥來的,就是在預警機指揮下,在電子戰機掩護下來要印度空軍戰斗機的狗命來的,而印度空軍的戰斗機,大概率首先已經被巴軍戰斗機給干擾得暈頭轉向了,加上雷達告警設備可能對殲-10CP的雷達、PL-15的雷達都不敏感。
因此我們估計,絕大多數印度戰斗機,都是在完全無知的情況下,甚至是在自以為一切正常、正常飛行的情況下,被巴軍戰斗機發射的PL-15在100千米外一悶棍擊斃,起碼掉在斯利那加的幻影-2000,蘇-30MKI和米格-29UPG是如此。
而掉在畢夏納空軍基地附近的陣風戰斗機呢?還是有些意思的,從現場印度人拍攝的畫面來看,陣風戰斗機在被擊中之前,最后一個動作居然是在拋投熱焰干擾彈,而熱焰干擾彈,毫無疑問是用于干擾格斗彈,而不是干擾主動雷達彈的裝備,如果這一細節沒問題,那就證明這架陣風戰斗機的導彈逼近告警器最后確實檢測到了有導彈逼近的紅外熱信號,但卻因為RWR告警接收裝置沒有任何反應,甚至可能誤判為巴軍使用的是紅外格斗彈,因此迅速自動或手動啟動紅外干擾彈拋投設備,這證明印軍的陣風戰斗機在面對PL-15E的時候,其告警裝置同樣存在巨大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到底是印度人不會用,還是法國人自己設計的有問題,就不好說了。
▲印軍接收的編號001首架陣風戰斗機在本次沖突中被擊落
分析了雙方的戰役組織,也分析了空戰戰術,分析了空戰裝備,我們可以發現,印度空軍在7日凌晨的空戰中,你不能說它沒有盡力,其實印度空軍真的已經盡力而為了,該上的裝備都上了,也盡量揚長避短了,甚至發射出去的空地導彈也都擊中了一些巴基斯坦的目標,只不過沒打中什么要害目標,打的全是民用目標,如果說印度空軍的目的只是為了對地攻擊,而且不考慮實際作戰效果,只是為了巴拉特贏學給三哥民眾提供情緒價值的話,那么三哥基本上達成了預期目的。
但是,這場空戰從本質上來說,真的是一場技術主導下的空戰,印度空軍整個體系落后,單件作戰裝備落后,其龐大陳舊的機群在巴基斯坦空軍由殲-10CP和PL-15E組成的刺客面前相當沉重笨拙,被人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襲得手,在毫無雷達告警的情況下一口氣擊落4架,這其實沒什么好奇怪的,也證明巴基斯坦空軍隨著體系作戰能力的提高,相對于印度空軍的優勢已經逐漸拉大成為代差。
如果印度空軍還是維持著現有的裝備建設路線不進行調整,總想靠買一些先進的玩具就能實現對巴基斯坦空軍的超越,那么,這場空戰的失敗絕對不會是印度空軍的最后一次失敗,好玩的還在后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