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10CE+PL-15E的完美組合,在印巴戰爭中殺瘋了。全世界目光聚焦,都想看看中國的獨門絕技,是怎樣把印度排名第一的“陣風”戰機干掉的,印度人運氣還真的不錯,居然在麥田里撿到了PL-15E導彈殘骸,發現,居然是10年前的產品,震驚,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中國這“水”有多深?印度從來不信中國的PL-15導彈有標注的參數那么牛,他們的技術都是來自全世界最尖端的武器裝備,中國制造的武器不可能超過全世界,這是印度大部分人固有的思維。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這次PL-15E是第一次在實戰中使用,而法國的陣風戰機也是第一次出現在正式戰場。戰果大家都看到了,3架陣風被擊落,其它就不用說了,因為陣風在印度空軍中排第一,J-10C在中國軍機中也就排名第六,這樣的名次掛上PL-15組合也就算一般吧,這讓印度臉上真的掛不住了,所以,必須要搞清楚。
所以,印度像撿到寶一樣將PL-15CE的殘骸拿回去研究,發現除了有主動相控陣雷達之外,在清洗后的外殼中看到一行小字,生產日期:2015年7月,生產商:中國科技集團第XXX研究所。印度人的心里,那是哇涼哇涼,這怎么可能,但是印度人又不得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PL-15E,是中國研發的第四代中遠程空對空導彈,公開的性能參數已不是什么秘密:
1.最大射程:出口型公開數據為≥145公里;
2.動力系統:采用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支持兩次點火加速,提升中后段飛行速度和末端機動性;
3.飛行速度:最高速度達4馬赫;
4.復合制導系統:捷聯慣導+衛星制導+雙向數據鏈修正+末端主動雷達制導,實現全程精確追蹤;
5.雷達導引頭:配備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抗干擾能力和多目標攻擊能力,抗干擾性能較上一代提升300%;
6.多目標打擊:可攻擊有人/無人機、巡航導彈等空中目標;
7.發射后不管:末端自主鎖定,無需載機持續引導;
8.PL-15E通過優化氣動布局和制導技術,兼具超視距打擊與隱身戰機適配能力,顯著提升現代空戰優勢。
如此強悍的導彈:殘骸都被撿走了。
這可怎么辦,中國10年前的技術就可以在印巴空戰中獲得這么重大的戰果,6:0,印度這仗還要不要打下去?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國目前的技術水平和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比如說PL-17,PL-21不成為印度的神話了?
這次印巴大戰,讓印度清醒了,中國的強大,不是靠嘴巴說出來的,而是幾十年兢兢業業干出來的,中國的強大武器庫,是真的好貨多多,并不是夸大其詞。如果巴基斯坦愿意買,我們也愿意賣,那么以后連巴基斯坦都比印度的“萬國牌”厲害一個等級,印度還敢不敢切斷印度河水威脅巴基斯坦。
那么,PL-15E已經參戰了,印度也得到了,而且我國央視節目也已經把PL-15E生產線展示出來了,印度根據這些信息和撿到的殘骸進行仿制嗎?
比如央視提到,PL-15E如何在不可逃逸攻擊區一擊必中的,空空導彈通常有三種攻擊區:最大攻擊區,不可逃逸攻擊區,最小攻擊區。不可逃逸攻擊區,顧名思義,這個區域無論目標如何機動規避,都無法逃逸,基本就得跳傘,看見導彈的尾焰,就已經來不及了。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動作,印度都防止不了,因為印度沒有中國的預警機,沒有北斗導航系統配合,衛星制導+雙向數據鏈修正他就無法完成。因為導彈的精確命中,是需要一個強大數據鏈條支撐的,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辦到的。
還有個問題就是氮化鎵T/R組件,這個可以大大提高導彈抗干擾能力,別看都是雷達,區別可大得去了,俗話說,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如果受到干擾就失去精度,那么也就是擊中和沒擊中的區別。
還有個雙脈沖發動機技術,這個依賴精密的分段燃燒控制和復合燃料技術,其核心組件(如脈沖閥門、隔艙分段)封裝在多層復合材料中,僅憑殘骸難以解析設計原理,印度現有航天工業未展示過類似能力。所以,印度即使知道了怎么做,也做不出來,況且,材料水平也不夠。
所以,印度是撿到寶了,但對于他們來說,可能就是個紀念品,拿在手上看看罷了,真要仿制,可能要等過5年,如果能做出來,也算不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