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第11輪,成都蓉城主場小勝浙江隊,原本一場精彩的比賽,卻因外援費利佩一個頗具爭議的“騎馬”動作,徹底搶了風頭,成為賽后輿論的焦點。這個動作是否構成侮辱?該不該追加處罰?一時間眾說紛紜,將中超的判罰標準和規則漏洞再次推上了風口浪尖。
從“騎馬”到聽證,一場本可避免的鬧劇比賽第79分鐘,費利佩在與浙江隊球員劉浩帆的對抗中,做出了一個“騎馬”動作,引發后者強烈不滿,進而導致雙方球員發生沖突。當值主裁賀凱出示黃牌警告了劉浩帆,卻對費利佩的“騎馬”動作未做任何表示。賽后,這一幕在網絡上迅速發酵,媒體和球迷紛紛指責費利佩的行為涉嫌侮辱,要求足協嚴懲。于是,一場本可以在場上解決的判罰爭議,演變成了一場賽后的“聽證會鬧劇”。最終,經過聽證,中足聯紀律與道德委員會決定不對費利佩進行追加處罰,理由是現行聯賽紀律準則中沒有對應的處罰規則。這一結果,讓成都蓉城和主帥徐正源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也讓這場鬧劇暫時告一段落。
規則滯后,裁判“無為”,誰該為鬧劇負責?然而,這場鬧劇的背后,暴露出的問題卻值得我們深思。首先,是中超聯賽規則的滯后性。費利佩的“騎馬”動作,的確游走在規則邊緣,現有規則難以界定其性質,這也導致裁判在場上無法做出明確的判罰。其次,是當值裁判和VAR裁判的“無為”。面對如此具有爭議的動作,他們選擇視而不見,既沒有當場判罰,也沒有在賽后報告中提及,這無疑為后來的爭議埋下了伏筆。很多人將矛頭指向了中足聯,認為他們應該從嚴處罰費利佩,以儆效尤。但在我看來,中足聯也是“受害者”之一。裁判在場上沒有盡到責任,難道要中足聯在賽后“越俎代庖”?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騎馬”事件,照見中超的頑疾其實,這次“騎馬”事件,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了中超長期存在的頑疾:規則不完善,判罰不統一,尺度不一致。從秦升的“踩人”到世林的“點贊”,再到奧斯卡的“球場上演”和 張稀哲的“怒摔”,中超的判罰標準一直備受詬病,時而“嚴打”,時而“寬容”,讓人捉摸不透。治本之策:完善規則,提升裁判水平想要根治這些頑疾,僅僅依靠事后的“嚴打”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從根本上完善聯賽規則,提升裁判的執法水平。規則要明確、細化,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違規行為都要有明確的界定和相應的處罰措施,避免出現“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同時,要加強裁判的培訓和管理,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讓他們能夠在場上做出公正、準確的判罰。
結語:期待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中超“騎馬”事件雖然告一段落,但它留給我們的思考卻遠未結束。希望中超能夠以此為契機,真正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規則,提升裁判水平,努力營造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競賽環境。只有這樣,中超才能真正贏得球迷的尊重和喜愛,才能健康、可持續地發展下去。我們期待著一個更加成熟、更加規范的中超聯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