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凌晨,克什米爾上空的一場激烈空戰震驚了全球。
巴基斯坦空軍使用中國制造的殲-10CE戰斗機,以壓倒性優勢擊落多架印度戰機,其中包括號稱“百戰百勝”、單價高達2.85億美元的法國“陣風”戰機。這一戰果不僅打破了“陣風”戰機的神話,也讓印度網友的心態徹底崩盤!
這場空戰的焦點無疑是中國制造的殲-10CE戰斗機與霹靂-15E導彈的驚艷表現。據報道,巴基斯坦空軍在克什米爾地區上空,依靠殲-10CE搭載的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成功在240公里外鎖定印度“陣風”戰機。霹靂-15E導彈以其超視距打擊能力,在160至200公里的距離上精準命中目標,令“陣風”戰機甚至來不及觸發雷達告警便化為一團火球。
霹靂-15E導彈作為全球首款雙脈沖空空導彈,射程超過200公里,遠超“陣風”配備的“流星”導彈,其射程只有150公里。霹靂-15E導彈末端沖刺速度可達9馬赫,配合主動雷達制導,幾乎讓敵機無處可逃。更令人矚目的是,殲-10CE的氮化鎵雷達擁有1200個T/R組件,探測距離達220公里,相較“陣風”砷化鎵雷達的836組件,性能提升37%。
這場空戰中,巴基斯坦的體系化作戰能力也展現得淋漓盡致。ZDK-03預警機與殲-10CE通過數據鏈無縫協作,形成了覆蓋南亞的空情網絡。相比之下,印度空軍的“萬國造”裝備數據鏈互不互通,體系化作戰能力薄弱,導致“陣風”戰機在對抗中毫無還手之力。
在印巴交戰之后,印度方面起初試圖否認“陣風”被擊落,稱戰機是在境內“墜毀”。然而,巴基斯坦軍方公布的戰機殘骸畫面清晰顯示了“陣風”M88發動機和LM3266掛架的細節,實錘了擊落事實,徹底粉碎了印度網友的最后幻想。
在網絡平臺上,印度網友展開激烈爭辯,有人仍堅稱“陣風”未被擊落,但面對殘骸證據和巴基斯坦副總理伊沙克·達爾的公開證實,他們的辯解顯得蒼白無力。 有印度網友哀嘆:“花了91億美元買的36架‘陣風’,竟然被中國出口的戰機和導彈秒殺,這仗還怎么打?”
這場空戰的背后,是中國軍工技術的全面崛起。殲-10CE單機價格約為5000萬美元,僅為“陣風”的五分之一;霹靂-15E導彈造價約150萬美元,僅為“陣風”單價的0.5%。在成本效益上,中國裝備以不到對手十分之一的投入,實現了壓倒性勝利。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雷達、電子戰和導彈技術上的代差優勢,讓西方“老牌軍工”的神話徹底破滅。霹靂-15E的雙脈沖發動機、北斗衛星定位和先進數據鏈技術,配合殲-10CE的現代化航電系統,展現了中國軍工在電波領域(通信、雷達、飛控等)的全球領先地位。
這場空戰不僅震懾了印度,也引發了全球關注。法國達索航空股價在巴黎股市開盤兩小時內暴跌9.7%,法國外交部緊急約見印度大使,要求說明“裝備使用不當”情況。 有媒體報道稱,霹靂-15E導彈首次在實戰中展現威力,標志著中國空空導彈技術的重大突破。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空軍的勝利也為中國裝備贏得了更多國際訂單。埃及已對殲-10CE表現出濃厚興趣,2025年“文明之鷹”聯合軍演中,埃及軍官體驗了殲-10C座艙。 可以預見,殲-10CE與霹靂-15E的實戰表現,將進一步提升中國軍工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這場印巴空戰不僅是殲-10CE與“陣風”的對決,更是中式體系化作戰與西方傳統裝備的較量。中國裝備以更低成本、更強性能和更高效的體系化作戰能力,徹底顛覆了西方戰機的“神話”。對于印度而言,這場失利不僅是軍事上的挫敗,更是對其戰略自信的沉重打擊。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真正的制空權屬于那些掌握先進技術和體系化作戰能力的國家。中國軍工的崛起,不僅為巴基斯坦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科技的硬核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